心智不成熟的人都没有敬畏心
东华禅寺方丈 ┃ 万行大和尚
文殊堂开示
【东华禅】
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为什么宁可让人畏惧
也不要让人尊敬
“人有敬畏,行有所止”,“敬畏”二字出自《管子》。
没有敬畏之心的人,行为就没有止禁。
行为有止禁的人,能屈能伸、能行能止、能进能退、能大能小、能左能右……一切都建立在敬畏的基础上。
只有懂得了什么是敬、什么是畏,你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才会有所节制。该行动时行动,该停止时停止。
古人所说的敬畏是对自然、对人、对事、对物的敬畏。
敬畏包括这几方面:
第一,敬畏因果。
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出因果法则,“因果”不是宗教的专用术语,它贯穿于世间各行各业。
第二,敬畏君子。
君子代表真理,代表社会的正能量。
第三,敬畏法律。
法律是维系人身安全、社会稳定、国家正常运作的规则。
第四,敬畏自然。
自然孕育了万物,我们每个人都生自自然、长于自然,死归自然,我们与自然息息相关。
用佛教的话来讲是一不是二,任何一个人都脱离不了自然。
我们一般理解的自然是指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飞潜动植。
其实,你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不能不敬畏自然。
敬和畏有本质的区别,敬是敬,畏是畏。敬是尊重的意思,畏是惧怕的意思。
今天我们讲一讲敬畏人。先来对比一下这两种价值观,君王观与百姓观,你们就会更加明白敬重和畏惧的区别。
君王观——宁可让百姓畏惧,也不能让百姓敬重。敬我的,随时会造我的反;畏我的,绝对不敢造我的反。
百姓观——宁可让人敬我,也不能让人畏我。让人敬,有面子,好名声;让人畏,得罪人,坏名声。
老百姓就是老百姓的价值观,君王就是君王的价值观。
古今中外数千年的人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敬重你的人,关键时刻就敢造你的反;畏惧你的人,死都不敢造你的反。
或许他本来是想造反的,但一想到你就发抖。你一出现,他连想都不敢想了。
这就是欺善怕恶、欺软怕硬的人性。
历史上项羽和刘邦的故事,两人的个性与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刘邦是智大过勇,项羽是勇大过智。
当时的刘邦已经没有力量和项羽抗衡了,就与项羽谈判,以鸿沟为界。
项羽压根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所以,也没把这当一回事,就答应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达成楚河汉界的休战协议的。
因此,让刘邦有了休养生息、重整兵马的喘息机会。项羽若不答应刘邦,刘邦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项羽也就不会以死谢罪,在乌江自刎了。
当年,国共两党内战,在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已现败局,从北往南节节败退。蒋介石就跟毛泽东谈判:以长江为界限,南北分治。
毛泽东给他回了一首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蒋介石一看,知道大势已去,不可能再谈判了,于是败退台湾。
毛泽东在诗里以项羽和刘邦的典故告诉蒋介石:我不会像楚霸王项羽那样,为了维护君子的风度名声,不屑与刘邦夺利。我要乘热打铁,断绝你的这个穷寇的后路,绝不会犯当年项羽的低级错误。
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君王都是这么定位:宁可令人畏,也不可令人敬。从畏到敬易,从敬到畏难。
我们通常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质,畏惧的是一个人的实力。
很少有人能同时建立起令人又敬又畏的人格,当二者不能兼备时,宁可让人畏,也不要让人敬。
当你的综合实力都超过别人的时候,人家自然就敬畏你了。
因为你手里有资源,有他需要的东西,他自然就敬中带畏,畏中带敬。
敬你的人,多数都是经不起考验的。
你们现在可以想想身边的人,谁让你敬重而不畏惧?谁让你畏惧而不敬重?你敬重的人,你是不是随时都在打他的主意?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舅舅很严厉,小时候经常打我们,很怕他。就是不怕外公外婆,只敬重他们。在外公外婆面前,想怎么闹腾就闹腾;想吃什么、想要钱了,不敢跟舅舅提,只敢向外公外婆要。
再打一个比喻,有两个人,都有钱财权力。
你敬重的那个人,你就敢打他的主意,想方设法要他的钱财名利。关键时刻,你还敢偷他的、骗他的、抢他的。
你畏惧的人,即使你穷困潦倒、缺衣少食,连想都不敢想。因为你知道,你一伸手,他一定不会放过你。
有些人性就是这样的:
对你好的人、令你尊敬的人,你敢坏他的事,造他的反;对你狠的人,令你畏惧的人,你就会服服帖帖。
你有了品质、德行、修为,就能够打天下了吗?你东华禅寺信教爱国、慈悲济世,为什么功德箱还有人敢来偷?
你俱备了德行、修为,还要俱备让人畏惧的东西。
否则,仅有让人敬重的品质,随时都会被人踩在头上拉屎,随时都会被灭掉。
所以,在座的,将来有想出去开山创业的,若没有让人畏惧的能力,你手里的肥肉随时都会被抢夺,随时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为什么你们今天什么都没有?就是没本事。有了本事,难道还没有这个、那个吗?
你们现在什么本事都没有,没有也没关系,反而是好事。这样就不会有人算计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有智慧的父母不会给子女留下肥肉,只会想办法培养子女的本事,培养子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长见识,长本事。
人生这三个成长的阶段,也是三种人的人生写照:
当你一无是处的时候,什么都不是。
当你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时候,别人才会仰慕你,尊敬你。
当你是天,别人是地的时候,别人就会畏惧你。
处在第一个阶段时,是为了温饱、生存。
到了第二个阶段,衣食住行已解决了,就需要虚荣来彰显自已。
到达第三个阶段时,已有了社会影响力,什么都经历了,虚荣心也已满足。这时,有了足够的社会资源,就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众生服务,利益社会。
你们懂得了敬与畏的这个道理后,以后的人生道路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碰到比你强的人,就知道怎么与他交道;碰到比你弱的人,也知道怎么与他交往;当你拥有了财富、地位,就知道怎么保护它、运用它。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一定是有大智慧的人;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什么都不敬畏,天不怕地不怕。
为什么无知不可怕
愚蠢才可怕
无知和愚蠢也有本质的区别。
无知是没想法,什么都不懂;愚蠢是想法很多,但不知要害,总是搞不到点子上。
愚蠢的人永远认为他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别人给他提的建议不会听,认为别人没有他高明。并且,总用自己狭隘的观念、愚昧的标准去衡量一切人、事、物。
我们学佛这个群体,愚蠢的多,无知的少。
无知不可怕,就怕愚蠢。宁可跟无知的人打交道,也不要与愚蠢的人共事。
无知的人还没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问三不知,还是一张白纸。这种人还可雕塑、培养。
愚蠢的人已经形成了愚昧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装满了狭隘、自私、阴暗、固执的思维与观点。这种人不可塑、难以培养。
无知的人很被动,只等别人来指教、拯救,自己不敢动。
愚蠢的人很主动,爱学习,很努力。但思维不正,点子很多,敢上窜下跳。但都是狭隘、偏激的思维观念,永远在道外。
所以,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时,接触任何一个人、到任何地方,不要轻易表达观点。
你没有身份、没有地位,谈观点不管用。宁可装无知,也不要表现愚蠢。
小和尚有想法就向执事反映,执事认可你的想法了,就会反映给方丈和尚。
当然,你要是有机会跟方丈和尚对接,那又另当别论。但是,很多情况下你没有机会直接向方丈和尚反映,只能向执事反映。
所以,要么放在心里不提,要么就不停地把你的想法跟你的领导提,直到他认可。
方丈前面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他们就是帮方丈过滤一切人、事、物的。
为什么佛菩萨前后左右会有护法神?就是替佛菩萨做过滤、检查工作的。
龙天护法把妖魔鬼怪检查、过滤一遍,确认无害了才放你去见诸佛菩萨。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都会有磨难?磨难就是成功前一项过滤、净化的检查工作。
如果什么样的人都能够一帆风顺地成功成名,那成功还有价值吗?人生还有意义吗?
佛也曾经过魔的考验,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魔也是菩萨的化身。魔的工作就是检验我们是不是戒律清净,是不是真的有道心、有智慧、有定力、有利他的奉献精神。
一个认真的人,做什么都认真,到哪都认真,对谁都认真。
一个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人,到哪、在哪、对谁都是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观念;失败也是在于观念。
没有观念的人,还可以培养;但已有错误观念的人,就很难再重建三观。
少年得志发财,到了中年一定穷困潦倒;少年得到爱情婚姻,到了中年一定破败。因为年少,没有经验驾驭这些名利财色。
今天你之所以当官当不上,发财发不了,爱情、婚姻失败,就是因为你没有驾驭的经验与能力。
一个有智商的人还会当不上官吗?一个有赚钱能力的人还缺财吗?一个有情商的人还会经营不好爱情婚姻吗?
有些人,一生几次婚姻都失败,说明他根本就不懂人情。
有些人,三四十岁的身体,却糟糕得像七八十岁,因为他不懂养生。
有的人,一心想当官,却一辈子都没当上官,因为他没有智商,不懂为官之道。
你今天所渴望的、所追求的、所缺的,正是你不会的、不懂的。大家反省一下自己这一生是不是这样?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有智慧?有的人那么愚蠢?
一个人,若有心胸、气量,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会愚蠢吗?
即便是个愚蠢的人,听多了别人的建议与意见,也不至于干出蠢事。
但是,往往愚蠢的人,总是自以为是。所以,每每出手即错。
佛门里认为,居士要永远赞叹三宝。所以,不管和尚们有什么行为,居士永远是赞叹的。
例如,你讲法讲得一塌糊涂,但居士们都说讲得好,没人敢说不好。明明做了件蠢事,居士还说你是对的。
他们认为居士评价和尚是在诋毁三宝,赞叹才是实话。
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错误、愚昧的观点。
讲得不好就是不好,有缺点就是有缺点,有问题就是问题。不如实指出,你怎么长进、完善自己?
有两种类型的父母:
一种是永远不会表扬孩子的优点,总是指出缺点。看到孩子的优点,其实内心是在赞叹的,但嘴上还是要说出缺点。
这种孩子长大以后,缺点就很少,承受力、抗压力就很强大。
因为父母总是在挑剔,逼着孩子修正自己,炼出了铜墙铁壁、火眼金睛,到了社会上,就刀枪不入。
另一种父母,永远都不敢说孩子一个不字,怕孩子受委屈、不开心,永远是赞叹、表扬。
这种孩子长大以后,就不知天高地厚,惟我独尊。
一进入社会,受不得半点委屈、听不下一句批评、受不了一点否定。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应该用多种手法,抱在怀里亲一亲是一种手法,推出去骂一顿也是一种手法。
社会上的环境有狂风暴雨,也有风和日丽,应让孩子在家庭中提前体验,走上社会才有适应能力、才有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