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事事皆是修行

万行开示   2015-01-24 16:31

大家能抽出时间,到禅堂里来体验打坐、修正自我,说明大家有福报、有善根,否则是不可能来参加禅修班的。过去禅堂是不允许女众进去打坐的,但是佛教中的护法反而是女教徒居多,菩萨多数也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既然如此,凭什么不让女众进禅堂呢?我认为不应该有这个分别心。当然,不是一定要进禅堂打坐才是修行、才能成就,你只要达到心物一元,心和你所做的事情融为一体,天下无处不是道场,处处都可以修行,事事都是修行。

那么修行到底修什么呢?简单来讲就是修慈悲心。西方的宗教讲爱心,东方的宗教讲慈悲心,其实慈悲与爱是来自同一个源头,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只有置身于慈悲和博爱之中,你才能回到源头,你内在沉睡的灵性世界才会醒来。

我们能生活在这个太平盛世是非常幸运、非常有福报的。在社会动荡、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人都为衣食住行奔波操劳,哪里顾得上考虑自己在精神和灵性层面的需求呢?既然我们有幸出生在这个和平时代,说明我们与这个时代有特殊的因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看到,乃至梦到的,都与我们有缘。

刚才有几个人说梦到过万行上师,我不知道你之前是否听说过万行,或者看过他的书,如果你既没有听说过他也没有看过他的书,那说明你跟万行在无量劫以前就有缘,也许在一起修行过、共事过,阿赖耶识里储存过这个信息。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就像我没出家之前,第一次到寺庙看到观音菩萨时我非常惊讶:哎呀,几年前我梦到过这个像,原来这就是观音菩萨!这说明我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早已经和菩萨有了感应,也说明我和佛教有很深的因缘。

如果是因为听说过万行或者看过万行的书而梦到他,说明你有把他放在心里,所以才能和他产生感应。其实这也是修行的一个诀窍,你要先把这件事情、这个事物装到心里,才能与它融为一体。有些人到寺庙里请经书,请回之后先把经书在额头上放一放,然后再读,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任何物体都带着信息和能量,你把经书先放在额头上冥想几秒钟,是把书中的信息、能量观想到你身上,然后再读,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对人也一样,如果你和对方沟通或者谈判时出现了问题,闹得很僵,建议你先放一放,晚上回去打坐时,你在心里和他沟通,在内心接受他、赞叹他、认可他,明天早晨你再和他沟通,你会发现他变得友善了。因为人是受信息、能量主宰的,你从内心接纳他的信息场、能量场,他在不知不觉中会感应到,并心生欢喜。以后大家可以把这种方法用于生活中,非常有效。

只有单纯的人才容易入道,因为修行是不能用理智来分析、判断的,可以说修行是一件感性的事情。只有你信了、空了,道才会进来;你不信、不空,心里装得满满当当的,根本不可能有空间让道进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任何事物和现象,你只要去面对就好了,不要去分析、判断、分别。因为你一分别,就有所住,就会停留在上面,你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就意味着你不再前进了吗?

在座的法师们,他们所讲的思想、观点都是与道相通的,你们只要把心空掉跟随他们,你们也会与道相应。明师就是一个通道,是人与佛之间的一个媒介,就像你们家中的自来水管,通过水管就可以把水接到家中,同样,通过明师,也可以把佛菩萨的力量接到你们身上。在佛教中,佛、法、僧构成了三宝,僧人就代表了道、代表了佛,就是佛的化身、佛的侍者。等到你们修成之后,你们也是佛的化身、佛的侍者,也是佛与众生之间的一个管道。

你们和法师们之间若想产生感应,彼此都要空掉。法师们若不空掉,就像堵塞的水管,水流不会通畅;你们若不空掉,就像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盆,也无法再装水。也许你会说,我也想空掉啊,可是脑子里满满的都是念头,怎么办呢?没关系,你就看住其中的一个念头,静静地看着它,不恐惧不追随,慢慢地你会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已经消失了,而你早已进入空的状态。

修行最终的目的是修境界,而不是修法门。法门不是道,它是通向道的一个梯子,你要到树上摘果子,不通过梯子你爬不上去,摘不到果子。但梯子不是果子,当修到某个阶段时,你会发现连梯子也要放下。因为到了那个阶段,你就是果子,果子就是你,如果你还执著梯子,你就无法与果子融为一体。

所以修行分三步:第一步找到梯子(方法),第二步学会使用梯子,第三步把梯子放下。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老老实实地走完第一步、第二步。要走好第一步,首先在禅堂里你要能与钟板同步。有些人不喜欢规矩,殊不知规矩也是道的化身,规矩就代表了道。你能适应规矩,与规矩同步,就意味着你已经入道了,你不喜欢规矩,说明你还在道外。入了道的人是感觉不到规矩的存在的,就像一个守法的人,是不会感觉到被法律束缚的。

虽然这七天你们暂时放下了一切来寺院禅修,但是放下不是放弃,是因为这七天你们要加速跑步,必须轻装上阵,所以身上的包袱必须先放下。但回去之后,该承担的还是要承担起来,佛法的智慧和价值最终还是要在家庭和工作中体现。

我一直主张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借事炼心,借人验心。不能说尽管我学佛了,但佛法归佛法,生活归生活,工作归工作。把它们看成几样不同的东西,那你就学错了。你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与佛法都是分不开的,都应该用佛法的理念来面对。掌握了道的人,或者说掌握了佛法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是没有死角的,也就是说遇到事情他是一定能找到方法解决的。如果你学了佛,生活中还有死角,那说明你还是没有真正掌握佛法的智慧。记住,这句话非常重要!

真正的专注是一心多用,如果你只能一对一地专注,那说明你心的力量还没有真正激活,还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可以同时使用的,我看到你的同时,也能听到你在说话,我的嘴巴还可以一边嗑瓜子感受瓜子的味道,我的皮肤照样可以感受到现在的温度是冷是热……这就是我说的一心多用。

只有当你放松的时候,宇宙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才会没有阻碍地流向你,你才能全然地与它合二为一。你们是不是有一种共识,当你和你的孩子一本正经地讲道理的时候,他往往会排斥,反而在嬉笑、玩耍、讲故事的时候教育他,他更容易接受你讲的道理?(答:是)佛陀每次讲法之前也都是先讲故事,就是为了更好地把信众带入一种状态。过去的法师在传道时,会请你喝茶,带着你种菜养花,你以为自己整天在劳动没有学法,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师父已经把道传授给你了。

一个人如果把心专注在物质层面,是不是就与道背离呢?也不一定。一个人衣服穿得很整齐,生活很有规律,他也是在道中。因为在红尘中,道更多是体现在物质生活上,你平时的言行、举止、穿戴,包括你房间的摆设、布局都是道呈现的一种方式、一个载体。道是协调的、宁静的、整齐的,如果你的穿戴不协调,房间很凌乱,说明你也脱离了道。所以,在物质世界很成功的人,如果转到精神世界,他的进步也会非常快,因为他本来就离道不远,甚至可以说他已经在道中。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天下无处不是道场,只要你能安住在当下,事事都是修行。

20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