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前途

万行开示   2015-04-18 16:21

世界上有两种人没有秘密,一种是单纯的小孩子,一种是真正成熟的人。小孩子的秘密不到两分钟就说给别人听了,而真正成熟的人,看开了,看透了,也放下了,自然也就没有秘密了。处于中间的人既不单纯也不成熟,所以心中一定有秘密,有秘密就会活得很累。你们是属于哪一个层次呀?(众答:随缘!)只有大彻大悟、解脱无我的人才可能随缘,一个凡夫俗子有“我执”,怎么可能随缘呢?他所谓的随缘只是随着“我执”走。而一个开悟的人、成就的人已经入了道,就像火车已经进入轨道一样,自然就不会脱轨了。如果火车不在轨道上运行,那不开到沟里去呀?

师:你们说我应该把东华寺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寺院?

答:全国一流的寺院!

答:弘法利生的道场!

答:现代化的寺院!…… (众各抒己见)

师:如果东华寺的定位是一个众生不需要、社会不需要、国家不需要的道场,我建它有什么意义呢?谁是众生?你们就是众生!谁是社会?你们就是社会!谁是国家?你们就代表了国家啊!只有众生需要,众生受益,众生欢喜,和尚建寺安僧,弘法利生才会有福报,才会有功德,说得俗气一点,东华寺才会有市场,才会有生命力。只要是你们追求、你们向往的,就是我追求、我向往的,这就是东华寺未来的定位!你们说我这个定位对不对呀?(众鼓掌:对!)

师:佛是怎么度众生的呢?

答: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师:对了,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众生反对的,众生不需要的,佛是不会去做的,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众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是不是这样?(大众:是!)在座的每个人的追求,是不是也应该以众生为本、以人为本啊?(大众:是!)反过来讲,如果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自己喜欢的,是随着你自己的嗜好、性子去做,你能成功吗?你会有功德吗?

但是现在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做你喜欢做的事吧。虽然你做的是你喜欢的,但是众生不喜欢,社会不需要,你做得成吗?就算做成了,你会快乐吗?你会有幸福感、成就感、被尊重感吗?所以你们应该选择做什么,我今天已经回答你们了。

师:什么叫发心呢?

众:不是自己需要,而是别人需要的就去做。

 师:说得非常对,这就叫发心(大众鼓掌)!不是我需要,而是众生需要,国家、民族需要,不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去想去做,而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去想去做,这就叫发心。只有如此,你才可能受人尊重、受人爱戴,才可能永远不死!但是对于凡夫而言,发心容易,长期做下去却千难万难。因为凡夫的心是受情绪支配的,反复无常,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凡夫很难把心提到一个高度,永远不再掉下去。而圣人发心,是把心放到一个高度之后就不再动摇,永远在这个层面上行愿,不会再往下掉。

师:我们如何才能超越因果、超越轮回呢?

    众:把心放在三界之外。

师:对了!就是不要把心放在三界之内,而是要把这颗心提起来放到三界之外,这样你就超越了因果的世界,做什么都不受因果的束缚了。就如同一个人在大海里作业,无论他是坐船还是坐航空母舰,一不留神,水还是会飞溅到他身上。如果他离开大海跳上了岸,无论他怎么蹦怎么跳,都不会被海水溅到,因为他已经跑到因果之外的世界做游戏了。

一个人脱离不了低级趣味,是因为他的心总是放在三界之内,卷进财色名利的漩涡里。为什么有的修行人不能进步呢?尽管他出了家,发了愿,生起了菩提心,在他发心的那一刻,他的心的确是真的,是放到了三界之外,但是睡一觉醒来,第二天他的心又掉下去了。所以,圣人和凡夫的区别就在于圣人的心是永远不退转的,而凡夫的心是受情绪支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受外界的影响,道心不坚定,心中有执著、有牵挂……

师:嗯,这些都是答案,找不出答案,你就无法进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要想啊!过去发的愿,现在还没有改变过的人,有没有啊?

答:有……大把……

师:看来你们都是不退菩萨啊,恭喜你们哪!(众鼓掌)在一二十年前发愿的那一刻,你已经把心放在三界外了,如果你的心不退转,一直在三界外的层次努力,往生之后心还在三界之外,你会轮回吗?(众:不会!)你活着的时候能把心放在三界之外的层次,往生之后你的心也还是在那个层次。打一个比喻,凡夫住的是三维空间,圣人住的是五维六维空间,如果你也住到五维六维空间,你不是也开悟了,解脱了,没有烦恼了?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把心放在三界之外不再往下掉呢?有一部分人发了愿,把心放到三界之外,可是过了一年半载又掉下来了。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永远无法开智慧,永远无法解脱,永远是一个毫无魅力的俗人。

一个人之所以有魅力,人见人爱,是因为他有一颗超越三界之外的心。我们往往搞不清他的魅力来自哪里。因为他长得好?他不是长得最好的。因为他的文化素质高?他的文化素质也不高。那他为什么有魅力呢?因为他的心没有放在三界之内,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他灵魂的魅力,而不是他这个色身的魅力。如果说魅力是从心散发出来的,那也是从三界之外的心散发出来的。我们只有一颗心,你把它放在俗世间,你就是一个俗人;你把它放在圣贤的等级,你就是圣贤。“圣人本是凡夫做,无奈凡夫心不坚”,你的心放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开花结果,就与哪个层次的众生相应。

师:你们说和尚的职责是什么?

答:弘法利生,普度众生。

师:我们拿什么弘法利生、普度众生呢?

答:就是一颗三界之外的心,只有这样的心才能普度众生。

师:CN大师开悟了呀!(师笑)他经常和我心心相印,回答问题的频率和准确度都是最高的。所以,开悟和一个人的知识、文化、学历、能力都没有关系。一个人能否干出一番事业,跟他的知识、文化、学历、能力也没有绝对的关系。你有能力或许可以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是如果你只有能力没有品德,你也很难坐久,很难有一个好结局。因为当你坐在那个位置上,所有的箭都会射向你这个靶子。事实上,世间人做事业,乃至我们修行,只有一二三步是靠知识、文化、能力,金钱、关系等等,当你走完这三步,到四五六步的时候,这些就没有用了。那什么有用呢?

众:德行、三界以外的心。

师:德,我也知道是德呀,但是德太抽象、太笼统了,说得真实一点,具体一点,从哪里看一个人的德呢?

答:做人做事,为人处事。

师:CN大师又答对了!德其实不是抽象的,它是看得见、摸得着,也能给予人的,它包括你的品质、品行、素质、爱心等等,这些都不是抽象的,它们都有一个载体。你们说这个载体是什么?

众:言行举止、为人处事?

师:对,就是“为人处事”这个载体载着你的德行、你的爱心、你的慈悲、你的责任心。就像我们用来引水的水管一样,有不锈钢管、铁管、铝合金管、塑料管等等,用不同材质的水管引水,水的味道是不同的。发心也是如此,你把心放在三界之内和放在三界之外,你的为人处事是不一样的,甚至放在四界、五界、六界、七界、八界以外,你的为人处事也不一样。因为你把心放在不同的层次,你为人处事显现出来的品质、格局是不同的。你的心性升得越高,你修行的层次也越高,你的为人处事也越不同。你的为人处事就是你内心的显现,你的能力、素质、德行、修为全都涵括其中了!

所以你有没有超越三界,有没有在三界以外行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像我们东华寺的定位,明眼人来到东华寺一看就知道。我心中的秘密已经全部展现出来了,就看你有没有慧眼,能不能识破。我们所做的一切,能读懂的只有知音,只有灵魂和你是同一个层次的人才读得懂。他的灵魂高于你的层次,你不需要介绍,他已经懂了;他的灵魂低于你的层次,你怎么介绍他也听不懂。所以不要渴望能处处遇到知音,这一生你能遇到一两个知音就已经很难得了!                                                 

在2000年为东华寺做规划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刚才大家说的:作为一个讲经说法的道场、弘扬正法的道场、实修的道场……这些都对,我的确是这么想的,这十五年也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如果我的定位、我的追求,社会不需要,众生不喜欢,那我做这一切就没有意义了。

建寺的时候我就想,青少年来到东华寺,要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要把教育的各项硬件设施建设起来,让他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中青年来了要让他们有所作为,要为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发挥能力;老菩萨来了要为他们提供休养生息、安度晚年的地方。所以当时我总结了三句话:少来有所育,成来有所为,老来有所养——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东华寺。(众热烈鼓掌)

当年我们设计寺院的结构和各殿堂的大小容量时,也是有规划的,例如养正堂的容量是500人,斋堂是400人,大殿是200,住房是300人。现在东华寺的硬件可以说已经完成了80%,但软件只完成了30%到40%,软件和硬件相差太远,悬殊太大了!软件是靠人才来建设的,培养一个人才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培养不出一个真正的人才。

虽然佛性是平等的,但我们的根基是不平等的,愿力是不平等的,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大众:是!)所以,价值观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人聚在一起是无法沟通的,因为他们的灵魂不在同一个层次,价值观自然也不在同一个层面。低层次的人是无法理解高层次的人的,因为他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发愿,不能把心从三界以内提升到三界以外,他的灵魂就无法与心在三界以外的人相应,所以彼此就沟通不了。

寺院不像社会上的企业那样有一个明确的用人标准,符合标准的人就招聘进来,吸纳进来,不符合的就不要。我佛慈悲,没有分别心,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不会因为你素质高就要你,你素质低就不要你,你五官端正就要你,你长得像歪瓜裂枣就不要你。这就是佛的心胸气量,佛的魅力就体现在这里。

所以看一个人的品质、德行,就看他的心胸气量。如果一个人只有能力没有境界,那他就是一个庸俗的人,甚至还可能对社会造成破坏。菩萨不是因为他有能力而成为菩萨,而是因为他有境界才成为菩萨。菩萨从发心的那一刻开始就是无我的,他有求必应,不舍弃一个众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众生的需要而做,所以数千年来众生对佛菩萨顶礼膜拜的根本原因就于此!只有具备足够高的境界,你才会去做众生需求、社会需求的事情,你才可能真正利益众生。

在座的法师们和信徒们以后都可能出去讲经说法,建寺安僧,与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多,你们要记得:只有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众生的心态为人处事,才能得到众生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脱离人,都必须服务人,依靠人,以人为本。

所以我们东华家风的第二句是“学佛先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理解人,尊重人,包容人,才能为人服务。当你能为众生发心时,你做人就成功了。如果当年释迦摩尼佛开悟以后,不回到红尘中弘法利生,他会活到今天吗?(答:不会!)释迦摩尼佛今天还活着的原因是什么?(答:他走出来弘法利生……)他从神坛上走下来了,走进了人群,走进了众生的心里!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我们应该用新媒体、现代的媒体、现代超人速的工具与人沟通,所以我们准备招聘一些能运用现代媒体工具的人才来弘扬佛法,传播佛的思想,帮助我们实现愿望。我们要弘法利生,普度众生,为众生服务,就需要一个管道、一个载体,用这个载体把佛的智慧、佛的慈悲博爱传达给众生,呈现在众生面前。现在佛学院里已经有现代媒体课程了, 十年后的和尚、方丈就不会像我们今天一样,还要到社会上去招聘新媒体的工作人员了。

前几年我学过打字,但学会之后由于长期不打就生疏了。而我用手机打字就很快,因为经常用,所以说熟能生巧。同样,你发了心、发了愿之后,也要天天去做,而且还要和与你有同样愿力的人交往,你的道心才不会掉下来,否则,久而久之你的道心就掉下来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是对的,而且是必须的,除非你成佛了才能超越这句话。

正因为你是佛,从佛这个层次下到红尘中,你才是真正圆满的佛。如果你开悟了,继续待在这个层次不下来,不进入红尘这个三维空间,老是待在五维六维空间,你就不是圆满的佛。所以离开众生就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就不是圆满的佛。我们出家人如果抛弃了众生,就没有福报可言,没有功德可言,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不仅当和尚弘扬佛法要以人为本,你们在座的老板经商也要以为人本,你的企业、你的产品才会有生命力。大家都知道出家人是传播佛法的,既然和尚传播的都是佛法,为什么有的信徒接受你这个和尚,不接受那个和尚呢?(答:是没有修好?)错了,是做人没有做好。当你把人做好了,信徒就接受你了。当他接受了你这个人,自然也就接受了你传播的佛法。同样,对于你们经商的老板来说,当消费者接受了你这个人、你这个企业,自然也就接受了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所以人才是万物的载体,当众生不接受你这个人时,是不可能接受你的理念、你的产品、你的服务的。

因此,要想成佛,要想开悟,你首先得把自己搞明白,明确自己的定位,把你闪光的一面、具足万法的一面打开,展现出来。这时候你手里拿的是钢是铁或是木头都不重要了,你会发现你推销的产品也是一个传递的渠道和载体,它也能反映出你本人。刚开始你是产品的载体,后来产品又成了你的载体,所以佛教才说“物我一体”。当你把自己和物融为一体时,物也变成了鲜活的生命,物即是你,你即是物。

天地之间谁最重要?(答:人!)对了,说得非常好,天地之间人最可贵,人是第一因素。没有了人,还有没有神啊?(答:没有)还有没有地狱呢?(答:没有!)地狱是不是以人为本的?(答:是!)天堂是不是以人为本的?(答:是!)好啊,你们今天都开悟了!(师鼓掌,众鼓掌)人修好了,不就是天堂的代表么?人没修好,堕落了,不就是地狱的代表么?所以我说天堂地狱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人创造的。所以佛门里才说天堂地狱唯一心所造:你的心放在这个层次(高处),就造就了天堂;放在这个层次(低处),就造就了地狱。所以万物都是以人为本的。

东华寺的硬件建了80%,软件只建了30%到40%,这么好的硬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就是因为软件没有跟上。实际上东华寺并不缺乏大学生,学历很高的也有。一个人的学历就是他自身的硬件,心胸气量、品德格局则是他自身的软件,硬件发挥作用是靠软件来推动的。东华寺的各项设施是硬件,东华寺的和尚是软件。落实到个人,你自身的素质、能力是你的硬件,你的德行、修为是你的软件。

硬件和软件就像左脚和右脚,只能相差一步,如果相差两步、三步,那就要摔跤出问题了。我们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也是这样,只能相差一步。硬件建设可以通过学习、工作来达成,而软件建设必须跳出有限的空间,到无限的空间中去,才能学到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境界。

最低层次的学习是待在教室里死读书,读死书。脑袋开窍一点的人会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并进行模拟:假如今天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如何处理?只有读社会、读自己,才能把自身的软件建设好。自身的软件建设好了,无论你做什么,到什么岗位,软件和硬件一结合,马上就发挥作用了。其实受人尊重的不是你的硬件,而是你的软件,你把人做好了,把服务做到位了,才会受人尊重。

我们东华寺面临的是软件和硬件的差距问题,硬件建设只差东华书院和养老院了,而软件建设还差很远。软件单靠我们自己来建设,不仅难而且非常慢。我身边有好多人才摩拳擦掌地跟我说:“师父,我来帮你吧”“师父,我来给你干吧。”刚开始我还有点私心,想培养出家人,所以叫出家人去学相关技术。可是你们却不愿意学,觉得我是来成佛的,学这些技术干什么呀,我又不想做这方面的专家。

现在你认为你学的是技术,十年以后当和尚的都会这些了,就称不上技术了。你们在座的和尚都不愿意学,我没办法,只能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善心人士、有责任心的人士,一起共事,一起报佛恩,一起为社会作贡献。三年五年以后,你后悔都来不及了,那时候你就只能躲在房间里原地踏步走了!是谁把你淘汰了?是你自己把自己淘汰了,谁也没有放弃你,是你自己把自己放弃了。

所以时代需要的,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社会需要的,我们出家人就应该努力去做。其实出家人能做的是非常有限的,出家人应该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通过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服务。出家人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呢?就是修证自我,弘法利生,为信众答疑解惑,为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安定社会,安定民心。只要把佛的精神、佛的理念在自己身上建立起来,再推广出去,你就功德圆满了!(众鼓掌)

问:上师,当头顶上一呼一吸的时候,是看着它还是必须守着眉心呢?

师:你不需要管它,还是观想你的头部是一朵开放的莲花就好了。

问:头顶上一直是这样一呼一吸,我没有观想莲花。

师:那你也不要压制它,不要刻意去引导它,更不要跳进去变成一个参与者,只要身体放松,轻松自然地在旁边看着头顶一呼一吸就行了。

问:您说做事注重结果,做人注重过程,这个过程指的是什么?我不太明白。

师:过程就是细节,就是为人处事。其实为人处事也是结果,过程做得不好,结果肯定也不好。结果只是几分钟,而整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

有些人为了追求最后的成功,在整个过程中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最后虽然成功了,但实际上已经失败了。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快乐幸福,并不安详自在,而是痛苦、煎熬、焦虑。没有一个好的过程,是不可能有一个好结果的。只有过程好了,才会有一个真正的好结果。他是牺牲整个过程的快乐幸福,去换取最后那短短几分钟的快乐和幸福,所以他最后所谓的成功只是一种假象,只是表面上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是不会持久的。

实际上过程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和境界。比如你是经商的,如果你经商的过程很好,到最后尽管没有发财,但大家还是会认可你这个人。你经商赚钱是为了幸福自在美满的结果,但你在经商的过程中已经幸福自在美满了,为什么一定要在乎最后有没有赚到钱这个结果呢?

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将军打仗到了印度的恒河边,看到河边上坐着一个一丝不挂的瑜伽士,很悠闲自在地看着夕阳下山,这个将军就问他:“为什么你这么悠闲自在呢?”这位瑜伽士回答说:“我心无牵挂,没有理想,一切都放下了。”将军说:“等我实现理想之后,也来恒河边跟你一起享受这夕阳西下的悠闲境界。”瑜伽士就说:“你现在就享受这个境界不好吗?为什么要饶一大圈之后再来享受这个境界呢?”将军一听就开悟了,马上把宝剑扔到恒河里,不去打仗了,跟着瑜伽士享受夕阳的瑰丽与宁静。

智慧的人,他的幸福是不需要经历过程的,当下就可以获得幸福。而没有智慧的人要绕一大圈之后把宝剑扔掉,才会幸福。这位将军这一世刚开始修行就遇到了明师,说明他很有功德福报,可能是前世当将军时,很有责任心和忘我的精神,前世就已经把当将军的这个过程完成了,把当将军的这堂功课过了,所以这一世虽然再次当将军,但很快就遇到了明师。

你们不要认为将军杀人就是在造孽哦,当为了保卫国家的疆土,保护人民的安全,需要他去杀人的时候,他不杀,那才是在造孽。这个观点恐怕你们接受不了吧?(众:能接受!)哇,看来你们在座的都是大根器的人哪!一个军人阵守边疆就要杀人,不杀人就违背了道,违背了因果。一个政府官员就要为民做主,为民谋福利,否则就违背了道,违背了因果。和尚不讲经说法,传播佛的思想,不为信众答疑解惑,也违背了因果,违背了道,来世也会堕入三恶道。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道,只要你有责任心,就能圆满你的道。责任心是修福报、做功德的工具,是圆满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工具。人一旦丢掉了责任心,什么都不会拥有,甚至会被社会被世人所唾弃。即便有时候你因为责任心太强而有点固执,大家接受不了你,那也是短暂的,素质高的人会理解你。所以,人必须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能在你的领域里圆满你的道。

                                20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