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菩萨?无量的众生从他身上受益了,他就是菩萨。他成全了无量的众生,他就是菩萨。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这一世来就是来成佛的,他已经修了无量劫,所以这一世才会有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福报、无量的智慧,一切都是无量的——这个大果子可以让他享用无量劫!
力量永远是平衡的、对等的,永远是在循环的。你的左手给出去多少,你的右手就会得到多少。你左手的东西不给出去,你的右手是得不到东西的。就像一张钞票,从我手里到你手里,再到他手里,绕着大家转了一大圈,不知道是我们在玩钞票,还是钞票在玩我们?
我经常想:一张钞票经过你手、我手、他手,就成就了每一个人的功德。如果钞票到了我手里,我不给出去,我的功德就成就不了,他的功德也成就不了,后面所有人的功德都成就不了。要想成就你的功德,钞票到你手里就给出去。大家都如此,大家就都有了功德和福报。也许钞票在你手里经过三轮,你就有了三世的福报;经过四轮,你就有了四世的福报……
我只是拿钞票作个比喻,不单钞票如此,你的思想、你的智慧、你的责任心、你的奉献精神、你的菩提心都是如此。你有好的思想,就要传播出去,让他人受益;你有智慧就要拿出来用,去帮助他人;你有菩提心、责任心也要通过你的行为体现出来。就像钞票的流通一样,只有这样它才会活起来,才能体现出它的用、它的价值。万物只有在流通的时候,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成就自己的功德和福报。
有一种菩萨坐在山洞里一样弘范三界,普度众生。他坐在山洞里就已经与天地鬼神、六道众生沟通了,他们就已经在听他讲法了。在三摩地里讲法,六道众生、三界内外都听得到,不需要跑到北京、天津、南京……到处去讲法。如果你的功德像菩萨一样,你有大菩萨的禅定功夫,你一样可以坐在房间里普度众生,弘范三界。
但是,你没有这个功夫,又想普度众生,就必须修身悟道,以身垂范,把责任心提起来,好好地做你该做的事。不是你该做的事就不要做,不要忘了你的身份。你是个修行人,是学佛的,不是学万行的。你不要看到万行没有道心,你也没有道心了。你知道万行想干什么呢?万行就是想混日子的,而你是要了生死,要成就菩萨功德的。所以你必须学佛,不能学万行。
如果你是一个真有道心的人,绝对不会因为身边的人没有道心,你也丢失了道心。如果你因为身边的人没有道心、不修行,而丢失了自己的道心,说明你压根就不是一个有道心的人。一个有道心的人越是看到身边的人不发心,他越发心,他越要做一个样板和尚。大家都在做这件事,你干嘛还去做呢?正因为大家都不去做,你去做才有意义!
所以过去的圣贤是因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抱着“舍我其谁”的心态而出家学佛、修道、弘法的。可是今天有相当一部分修行人看到周围的人没有道心,他也退失了道心。为什么你会被环境所转呢?你身边的那些人并不是为了成佛而来,并不是为了修道而来,并不是为了法而来。而你是为了成佛而来,为了修道而来,为了法而来,你永远都不要忘了你的初衷。环境越恶劣,身边的人越不修行,你越要修行,你的道心越要坚定不移。当大家都发心,都行菩萨道了,你就可以放下心来松一口气让他们去做了。大家都去度众生,救苦救难了,就不缺你一个人了嘛。
菩萨都是去做一些大家不愿意做的事,而你们这些“菩萨”呢,都是做一些大家都喜欢做的事。大家都去追这件事,你也去追。就像一块臭肉,一只苍蝇飞过去,所有的苍蝇都飞过去。而一个干干净净的水潭边,没有一只苍蝇,因为那里太干净、太清净了。你们看,瀑布旁边就没有苍蝇,臭水沟里就很多苍蝇。因为瀑布周围的环境太清净脱俗了,苍蝇欣赏不了,适应不了。所以俗人永远是扎堆的。
一个人的道心如果因为环境而丢失,说明他内心真正的信仰还没有建立起来,菩提心还没有生起来,功德还不够。如果你的功德够了,你的菩提心任何时候都不会因环境而丢失。越恶劣的环境,越能体现出你的价值、你的优越性、你存在的重要性。
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宣扬现在是末法时代。凡是这样宣扬的人,是会坠无间地狱的,因为他们在宣传一种末法论!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任何时代都是正法时代,任何时代也都是末法时代,它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你的发心。只要你发了菩提心,生起了出离心、慈悲心、责任心,你就代表了正法;你不发菩提心,没有生起出离心、慈悲心、责任心,你就代表末法。
作为出家人,你不要想着如何去化缘盖寺庙,你要想办法让自己值钱。当你值钱的时候,信徒自然就把钱供养给你了。为什么人家不供养你呢?说明你不值钱。如果你真的有能力、有学识、有修为、有智慧,真的值钱,你到任何地方都不会久居人下,很快就会脱颖而出。
哪个地方都不缺吃饭的人,哪个地方都缺人才。所谓的人才,不外乎就是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如果你不具备这两点,你就是再有能力,也不是一个人才。如果你没有能力,但你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你就是一个人才。任何时候都是态度高于能力。领导用人的准则也是态度高于能力。你能力再强,心态不好,领导也不会用你。领导用了你,会适得其反,带来更大的杀伤力。我常说一句话,一个人有能力没有德行,是不能重用的,因为这样的人只会利用团体给他提供的平台来敛财,满足个人的私欲。
为什么菩萨那么受人推崇、尊敬呢?因为菩萨是为了成就众生而来,菩萨和众生是一体的,众生动个念头,菩萨就揪心了。菩萨是多情的、多事的,多情多事的人就是菩萨。而罗汉的心与众生是隔绝的,他觉得众生的死活与他无关。
如果你的禅定功夫能达到罗汉的级别,也不失为一个僧才。问题是我们的禅定功夫没有达到罗汉的境界,我们的行为也没有效仿菩萨!我常说修行不外乎修福报、修智慧。罗汉是智慧够了,福报不够。菩萨是智慧够,福报也够。如果你走的是罗汉道,你应该修出了智慧才是,结果你的智慧也没有修出来。你的智慧没有修出来不要紧,你去做事、去奉献,为自己修点福报也好啊,结果你智慧没有修来,福报也没有修来,两头都丢了!
为什么你在一个团体里说话不算数,没有影响力呢?因为你没有接管一摊事,没有做出业绩,没有顶起一片天,所以你没有发言权,说话都是唯唯诺诺的,没有自信。如果交给你的事你都做得很好,你能撑起一片天,你一定是一个有自信的人。每件事情都做好了,你自然就自信了。事情做不好,总是出差错、出纰漏,没有好结果,你自然就没有信心了。人的自信心是因为有成功的业绩、连续不断的成就才建立起来的。
人的自卑心也是如此。你的想法很多,但都没有付诸行动。好不容易将一个付诸行动,却又失败了,你怎么会有自信心呢?为什么你会失败呢?究其原因,又落在因果上。因为你把种子种在石板上,纵然有太阳、有水分,这颗种子也不会发芽、开花、结果。如果你把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上,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外在条件都具足了,它自然会发芽、开花、结果。所以你的选择大于你的努力!
小和尚们离开东华寺,去参访其他寺庙,参拜其他明师,我是非常赞同的,从不阻拦。我相信我有这个心胸气量,有这个格局。所以我从来都是告诉我的徒弟,在东华寺住了三年之后,如果你觉得在东华寺无法再充电,无法再有新的收获,我们无法再碰撞出火花了,你就应该出去再寻激情了。就像我一样,当初就拜了好几个师父和老师:剃度的师父,学禅法的几个师父,学中医养生的几个老师。所以刚才我说,一个修行人如果连养生都不懂,就不要再谈修行成就了。修行成就是需要资本的,这些资本也是你修行的对象和过程。
修行的内容是很多的:修身体,修心态,修思想,修天文地理,修人情事故……这些你都要修。如果这些你都不修,你说我每天就念经、打坐。念经只是修行十项中的一项,打坐也是其中的一项,拜佛、观想还是其中的一项,这些都修好了,你才会成就。可我们现在倒好,就是修个打坐、念经,其他什么都不修!还有七八项你都没有修,你怎么可能成就呢?
菩萨是综合性地修行,综合性地学习,综合性地付出,综合性地奉献,才成就了无量的功德。可是刚才我讲气血循环的道理、高血压的道理,居然找不到一个知音!我不知道你们是在玩深沉,还是真的没有一个懂中医、懂养生的。你们认为是通达了五明之后才开悟,还是开悟之后才通达五明?
答:通达了五明之后才开悟。
师:前面的四明都没有通达,你怎么可能通达第五明呢?没有前面四明的基础,你怎么可能突然通达内明呢?你说你成就了,可是连一明都没有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你成就了什么?你说你能盘腿坐三天三夜,还是老祖宗的那句话:你能不能起用?有没有用?你不能起用,就是能坐七天七夜、坐七辈子也没有用!佛法最后是落在用上。佛法的无漏三学“戒、定、慧”,最后一个就是慧,慧就是起用。
比如我们东华寺举办居士禅修班,逼着出家人去讲课。你不会讲课就要用心去备课,你会讲课就可以信口开河地讲,这就是你对大家的贡献,这就是你在起用,这也是你修炼的一个过程、一个对象。讲法啊,打坐啊,待人接物啊,建寺安僧啊,这些都是修行的对象和过程。
就如同你做人一样,我问你读过大学没有,你说没有,谈过恋爱没有,你说没有,当过打工仔没有,你说没有,做过老板没有,你说没有……你什么都没有做过,没有经历过,你的人生不是没有内容吗?不是虚度了吗?就像你当和尚,不诵经,不打坐,不出坡,也不过堂,当和尚的内容就是这些,这些也是和尚修行的对象和次第,你抛弃了内容,抛弃了过程,你当和尚的人生也是空白的,也虚度了!
而我的人生是丰富的:出家之前,谈过恋爱,当过老板;出家之后,闭过关,开过山,当过方丈,讲过法,写过书,什么都干过了,所以什么都放下不执著了,我的人生也没有遗憾了。这时候的我:要管理经验有管理经验,要爱心有爱心,要责任有责任心,更有失败的经验和感悟可以与大家分享。
可是现在很多修行人真的是空度了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就像一张白纸,在填履历表的时候都发愁:哎呀,我怎么填啊?什么经历都没有,我的人生是空白的:婚姻–无,学历–无,工作经历–无,专业–无,特长–无……什么都填个“无”!你没有人生阅历,哪来的智慧啊?经历就是财富,参与就是成长,你什么都没有经历,没有参与,你能修什么?
所以我还持有一个观点,佛菩萨不是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喜怒哀乐,也不是不懂这些。菩萨的七情六欲比我们还细腻,菩萨的喜怒哀乐比我们还要恰到好处、精准到位。一个不懂七情六欲、没有喜怒哀乐的菩萨,还叫菩萨吗?如果他没有经历过这些,就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没有被刀子割过的人是不知道何为痛的。今天中午我在网上听了一首歌,把我听得泪汪汪的。你说我刚强吧,我又非常脆弱,你说我脆弱吧,我又非常刚强,一首歌就听得泪汪汪的!
问:您听什么歌呀?
师:一个七岁的蒙古小孩,他的母亲死了,这首歌是他唱给他母亲的。其实一个修行人必须情感丰富,而且还要能超越、放下。如果你没有情感,你说你放下了,你放下了什么?你压根就没有这个东西,你放下什么呢?你经历了,拥有了,再放下,那才是真正的超越。只有你经历过了,当外面再出现这些的时候,你内在才会跟它相应。
为什么你不能相应呢?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没有拥有过,你内在没有贮存过这些信息。所以当别人一唱,你内在没有反应。如果你经历了很多,情感很丰富,外面出现一点影子,你内在马上就相应,就燃烧起来了!
你什么都没有经历过,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不学习、不修行,脑袋空空的,像张白纸,你哪儿来的思想啊?你只会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人。我承认,你的自性的确具足了万法,但你的自性没有打开啊。如果你的人生很丰富,你的自性早就打开了。
之所以你的自性没有打开,就是因为你什么都不参与,什么都不经历,你的内在是贫乏的,你的人生是空白的。加上你又没有责任心,没有奉献精神,没有菩提心,又懒惰,所以你的自性是不可能打开的。你要通过什么把你的自性打开呢?就像做馒头需要酵母来发酵一样,你参与的精神,你广博的学识,你丰富的人生阅历,就是你找到自性、打开自性的动力和力量。
没有机会,你不需要去寻求机会;有了机会,你躲避了,也是一种罪恶。没有因缘,你不需要去求因缘;因缘来了,你就要好好珍惜,因为因缘不会永久存在。如果它来了几次,你都没有把握住,它就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我持有的一个观点:上天给你一副好脸蛋,一副好身体,一个好脑袋,如果你不好好利用它们来回报众生、回报社会、回报上苍、回报你的信仰,上苍就会将它们收回。让你的好脸蛋变成丑脸蛋,把你的高智商变成弱智,把你强健的体魄变成体弱多病,这就是因果呀!
而我们出家人是因果的传播者,首先我们自己要相信因果。换句话说,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他不停地做事,不停地锻炼、修炼,十年下来,他的身体一定非常强壮。一个智商不高的人,他每天认真地读书学习,用心地待人接物,经常讲经说法,十年下来,他也口若悬河,口吐莲花,这就是因果关系。
就拿我们东华寺的小和尚来说,过去说句话脸都红,到了台上直打哆嗦,经过这几年的上台讲法,现在他们是不是都会讲了?你们常住居士和出家师都是有目共睹的,这就是因果。不会讲法的,我逼着你们读书,逼着你们上台讲法,几年下来自然就会讲法了。不会做事的,我请你们做执事,把责任压到你们肩上,结果一届两届下来,都会做事了。所以,当因缘来到我们面前时,要欢喜地接受,认真地奉行,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