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天晚上CE师来了没有?
答:来了。
师:ZY师来了没有?
答:来了。
师:你们两个都上来(师请二位法师上台与他并排同坐)。
师:CE师笑得多甜啊,牙齿那么白,是不是天天刷牙呀?
答:不是天天刷。
师:多久刷一次?
答:好长时间才刷一次。
师:你来东华寺有十年了吧?
答:八年半,还不到九年。
师:过去我们东华寺的JX师是一头老黄牛,现在CE师也是东华寺的一头老黄牛。他来东华寺八年半了,一直在负责掏化粪池的大粪,还负责绿化,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这几项工作他一口气干了八年半!一个人能在一个岗位上,尤其是又脏又累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八年半,是非常不简单的!我相信他会一直干下去。不知道在座的,如果让你们掏大粪,你们能干多久?能不能也干八年半啊?没人敢说呀?反正我是做不到,偶尔让我掏一次还可以。可是CE师掏了八年半!
东华寺的第一任水电工是老高,第二任,也是做得最好的,是JX,之后是HF,然后是老刘,现在轮到ZY。可以说现在ZY做水电跟第二任JX一样,都是随叫随到,做事非常迅速,而且成本低,还很能解决问题。不知道你们常住有没有感受到?虽然ZY在东华寺待的时间还不长,但他的工作能力非常强。(问ZY师)你在东华寺待多久了?
ZY:一年多了,去年七月份来的,一年零两个月。
师:看一个人的人品,就看他的工作。我经常说一句口头语:作品即人品。为什么你不能接受这句话呢?因为你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你认为一个人的工作、他的作品和他的人品没有关系。
答:作品是刻意而为的结果。勤奋、敬业也是可以装出来的啊。
师:我退一步承认你的观点,他是刻意的、是装的,那为什么你刻意不了,装不出来呢?因为他内在有这个力量,有这个信息,外表上才装得出来。就像演员演坏人、演君子一样,为什么他们演得出来,装得像呢?因为他们内在本身就有这种力量和信息。为什么你装不出君子,装不出小人呢?如果你装得出来,说明你的内心世界也有这种信息,也有这种力量。你们看ZY师负责水电,做事从不解释,只拿事实来说话,干活非常主动,都是自己找活干,不需要人吩咐,吃饭从来都是在最后,中午也很少休息。
师:在东华寺这一年多,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东华寺有什么认识?
ZY:感觉东华寺就是自己的家,我一天就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没想别的事。
师:为什么你能主动工作,不用执事督促呢?
ZY:看到了事情不做,自己心里就不好受,睡都睡不好。
师:属于我的工作不需要领导督促,做不好,我自己就吃不下、睡不着——这就是高贵的品质!这就是高贵的人!但是,也有一种人事事都要人督促、监督。你主动也把事情做了,他被督促也把事情做了,两个人都把工作完成了,但体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品质——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一个是高贵的品质,一个是低贱的品质。
CE师在东华寺掏大粪还能掏多久,你想过没有?
CE:感觉挺好的,我想一直掏下去。
师:作为寺庙的人才,或者说佛教的人才,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我归纳了一下,大抵就是三种:第一种是修行人才,第二种是弘法人才,第三种是管理人才。你们问问自己,你是属于哪一种人才?或者你准备做哪一种人才?是修行人才、管理人才,还是弘法人才?CE师和ZY师他们就属于管理人才。如何证明他们管得好、做得好呢?他们的工作就足以证明。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承载了他们的品质、他们的心量、他们的境界。掏大粪一口气掏了八年半,还愿意一直掏下去!这就是他的品质,这就是他的心量,这就是他的境界!
我认为寺院的方丈还没有一个掏大粪的重要,因为想当方丈的人多呀,寺院并不缺当方丈的人才,而是缺掏大粪的人才。你们扪心自问,你们愿意掏大粪吗?是不是一半都想当方丈,还有一半妄想要开悟成佛?当方丈要有当方丈的本钱,开悟成佛要有开悟成佛的本钱,你们说说你们现在有多少本钱?
CE师和ZY师从来都不需要执事给他们分配工作,他们都是自己找活干,起早贪黑,非常主动。他们两个从来都是开工最早一个到工地,收工最后一个回来。而且他们的工作是没有节假日的。CE所做的是环卫工作,化粪池满了就要抽,抽完了浇到菜地里、花圃里、茶苗地里。所以越是节假日,他的工作越忙。执事在管理上对这两种人就应该放松一点,因为他们是特殊人才。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人才,我问你:刚才说的这三种人才,你属于哪一种?如果你说你是修行人才,怎么证明你修得好?不是你每天参加打坐共修,就证明你修得好,会修行了。你修得对不对、好不好,也是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来给人看的,通过你的为人处事就足以证明。一个会修行的人肯定会为人和处事。所谓的弘法人才也是会为人处事的人,你弘扬佛法,推广佛法,前提条件是推广自己。别人对你这个人不认可,你讲的法人家是不会听的。首先人家要认可了你这个人,才会听你讲的法。
就像你是个推销员,来向我推销产品,我对你这个人不认可,你的产品我是不会接受的。我之所以接受你的产品,首先是接受了你这个人。接受了你这个人的什么呢?接受了你这个人的思想、人品、人格。因为你的人格魅力,我才接受了你的产品。同样,你作为一个弘法人才,首先我对你的人品人格有了认识,接受了,才会接受你的佛学思想。
第三种是管理人才。所谓的管理,不外乎与人沟通,也是为人处事。如果你不懂为人处事,如何管理?你跟人沟通好了,才能把人管好,把事情做好。如此说来,三种人才只有一种体现方式,就是为人处事。尽管你们是三种不同的人才,但体现方式只有一种,三者归一,就是为人处事。你弘法是给谁弘呢?是给人弘的。你管理是跟谁打交道呢?是跟人打交道。你的修行如何体现出来呢?还是你的为人处事。
我们出了家就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这辈子我想成为哪一种人才?我要靠哪一种技术专长立足于佛门,让人认可,受人尊重?我要用哪种方式服务众生、利益大众?任何一个团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不缺领导。比如在东华寺,我最不懂管理,我管得最差,但我还是认为我是最优秀的。就是一个最不懂管理的人也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领导、最优秀的管理者,不希望别人来管他。所以你们不要想着当领导,因为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领导。但实际上最缺的也是领导。
如此说来,我们出家人真正应该下功夫用心琢磨的,是自己的定位问题。你能否开悟成佛,要看你无量劫以来种的因,你的功德福报是否具足,你是否有出离心、菩提心、大悲心;你能否当住持当方丈,要看你命中是否带有权贵星,权贵星也就是天权星。如果你命中没有天权星,你当领导,调兵遣将,别人是不会听你的,很多人会搞你的鬼,大家都不会为你抬轿子。
换而言之,如果你命中有天贵星、天权星,你就是不想当领导,别人推也要把你推上去,自然有人愿意为你抬轿子,做你的吹鼓手。就如同今天我坐在东华寺方丈的位置上,不是我的能力强,而是我的命好,有开山建寺的因缘,所以我就做第一任方丈。你们谁想做第二任方丈,赶快准备好,我计划再做几年就退下去了,因为我已经过了把瘾,满足了虚荣心。如果一辈子总做一件事,我的头脑就僵化了,我就变成一个机器人了。
我始终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我十八岁出家,二十岁时给自己定的志向就是做一个弘法人才,讲经说法,从没想过要当方丈。可是想讲法没有舞台,于是就花十几年建了一个舞台。自己建的舞台自己还得管理,还得跳到舞台上来演戏,既当演员又当团长,所以很累。我一直希望自己就做一个纯粹的演员,不要当团长,因为团长是搞行政的,是个管理人才,与我的志向不吻合。而有些人的个性就是喜欢当领导,即使做得不好也不以为然,还是乐此不疲,就像北方话说的:就好这一口。
上个月十五我讲了怎样做一个好领导,怎样做一个好下属,在场的分别都作了回答。今天又有多少新来的人呢?那天晚上不在的请个举手,我看一下……有二十来个人。上一堂课我说当一个好领导,必须能满足追随你的人,能给他们带出前途、带出光明。
比如为什么你追随一个商人呢?因为他能教你生财之道,让你发财。为什么你追随一个当官的人呢?因为他能教你执政之道,让你升官。为什么你追随一个修行人呢?因为他能指导你修行,让你开悟,了生死。所以一个好领导必须能满足追随者的愿望,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理想,实现他们生命的价值。如果这个领导不能满足追随者的愿望,帮助他们实现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对他们而言,他就不是一个好领导。
就拿我们东华寺的老黄牛CE师来说,你们说他是不是一个好人?(答:是)他绝对是一个好人。但是你追随他,他能不能让你发财?(答:不能)他能不能让你升官?(答:不能),他能不能让你开悟?(答:不能)所以CE只是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好老板、好领导、好明师。
每一个领导都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清楚为什么大家要追随你,你凭什么值得大家追随。如果你不能满足追随者的愿望,对他们而言,你就不是一个好领导。如果你是一个做生意的老板,你就不是一个好老板;如果你是一个明师,你就不是一个好明师。同样,如果我不能帮助你们实现理想和抱负,我就不是一个真明师,不是一个好明师。
为什么你们要追随我呢?是我能让你们升官,还是能让你们发财?这两点我肯定满足不了你们,既不能帮你们升官,也不能帮你们发财。但是,我能指导你们修行。如果我不能指导你们修行,无法满足你们的愿望,你们还会追随我吗?我凭什么值得你们追随呢?
所以每个人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好老板?如果你是做生意想做发财的,就思考:如何选择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如果你是当官的,就思考:如何选择一个好领导?如果你是修行人,就思考:如何选择一个灵性导师?问题虽然有所不同,但性质是相同的。
今天有几个新剃度出家的,你们也要在内心问问自己:我追随万行上师,他能不能指导我修行?如果他不能指导我修行,我就不要继续追随他了。他帮我度过了前一阶段,下一阶段我要另择明师。我不反对你这样做,因为我自己就是这种人。我拜了好几个师父,在每个阶段,我都从他们身上受益了。所以我很感恩戴德,直到现在都念念不忘前几位恩师。
当你选择了一个好领导、好老板、好导师之后,你还要问自己:如何做一个好下属?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你就要辅佐你的老板,让你的老板发财。你是走仕途之路的,你就要辅佐你的领导勤政爱民,建功立业。你的领导执政有方,政绩斐然,你也能逐步提升。同样,你是一个灵性修行者,你追随一位明师,就要辅佐这位明师传播真理,明师成功了,你也成功了。
所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老板发财你也发财,领导升官你也升官,师父开悟你也开悟。所以一个好下属就是能辅佐他的老板、领导和师父,帮助他实现愿望的人。否则,你的老板、领导、师父不成功,你也不会成功。在奋斗的途中,你们是要同甘苦共命运的,你必须与他融为一体。
可以说在座的每一个人,彼此都会互换角色,可能今天你是下属,明天就是领导,今天你是领导,明天就是下属。你是我的下属,又是他的上司。我是你的上司,可能又是他的下属。也就是说每个人既是领导,同时又是被领导的人。所以你必须知道如何当领导、如何当下属。
为什么CE师在东华寺掏了八年半大粪,一直没有走呢?CE师,你说说,为什么你没有走?
CE:第一,我是希望通过做事来磨练自己。通过磨练,我的心量的确比以前大多了。第二,上师能指导我修行。
师:因为你在东华寺有盼头,你需要别人给你信心、给你希望。而我能给你信心、给你希望。如果我什么都没有给你,或者说我什么都给不了你,一个是我没有能力,什么也给不了你,一个是我有能力,但什么都不给你,你会追随我吗?你肯定不会追随我!
同样,我们两个互换一下角色,还是刚才的话题。尽管CE是个好人,但他什么都不能给我,所以我不会追随他,也不会辅佐他。我辅佐他发财,他不懂经商,不是一个优秀的老板,他也发不了财;我辅佐他当官,他不懂执政之道,没有政绩,他也成不了一个好领导。他不能满足我的愿望,帮助我实现我的理想和抱负,所以我不会辅佐他。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尊重他。
再转换一下角色。作为领导,他需要什么样的下属呢?首先他需要忠诚的下属。如果忠诚达不到,那么退而求其次,他需要有能力的下属。为什么没有忠诚但有能力的下属,他也需要呢?刚才讲到,他们是同一体的,彼此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作为领导,用人首先要用忠诚的人,忠诚的人也是人才。没有忠诚的人,就用有能力的人。如果你忠诚的品质没有培养起来,我就看你是不是一个能力强的人。你能力强,我就给你相应的利益。如果你是个忠诚度很高的人,不是冲着利益来的,我给你利益,你会视如粪土,那么我就跟你以心换心。
在座的,你们问一问自己:你是能对领导忠诚呢,还是能用你的能力辅佐领导?(答:忠诚)忠诚不能解决问题,对领导来说有什么用呢?你一味地忠诚,从来没有业绩,不能帮老板打江山,甚至老板打下的江山也让你拱手送给了别人,这种忠诚有什么用呢?你对老板忠诚了十年,但一件事情都没有做成,这种忠诚对你对你的老板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只有建立在业绩基础上的忠诚才有力量,才有价值,才有说服力。
古时候皇帝用一些大将镇守城池,不是因为他们忠诚,而是因为他们彼此的利益是相关的,一体的。皇帝的江山倒了,臣子也倒了。臣子非常清楚他们与皇帝之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尽管他们并不忠诚,但也不会谋反叛变。这就是聪明的臣子。
假如今天东华寺投票选方丈,100个人之中,可能只有20个人会投我的票,选我当方丈。其余80个人都不会选我,而会选CE这种类型的人。因为CE这种类型的人是好人,他不会打你们、骂你们、冷落你们,只会说你们好,让你们吃好喝好玩好,会满足你们的自我,让你们找到感觉。找到什么感觉呢?老大的感觉。可是你们在我面前找不到老大的感觉,体会不到自己是老大,没有尊严,我只会打掉你们的我执,让你们的自尊心受伤。
只有20%的人会懂我刚才说的这番话,80%的人都不会懂,他们只会看到我这个师父很凶狠,不知道跟随这样的师父,或者跟随这样的商人老板、政治领导是有前途、有出路的。试问,你追随CE这种类型的领导,他能带给你什么?能带给你前途、带给你光明?他又能满足你什么?能满足你的恶习,让你变得越来越堕落,我执越来越大!
而你追随一个对你狠、不给你留情面,打磨你、让你痛苦的老板、领导、灵性导师,他们可以让你发财,帮你升官,提升你修行的境界,帮你实现理想和抱负。但前提条件是,你经得起他的雕琢,经得起他的千刀万剐。就像这尊石头佛一样,为什么他能受那么多人的顶礼膜拜呢?因为他经历了千刀万剐、无数次的雕琢打磨,已经成品成器了。为什么同样是石头,那些石板却被人踩在脚下呢?因为石板没有经过千刀万剐的雕琢和打磨,没有成品成器。同样,今天你们追随我,我在你们身上千刀万剐,打磨你们,有一天你们出去,也会受人尊重、顶礼膜拜。
我今天说的“我”不是指万行,而是代表万行这种类型的人。我今天说的CE也不是指CE,而是指CE这种类型的人,只是拿CE做个例子。CE代表了一种类型的人,万行也代表了一种类型的人,希望你们听得懂!
为什么你要追随万行这种类型的人呢?因为他能给你带出前途、带出光明。但多数人都喜欢轻松、自在、舒服,喜欢自我。因为他们的智商不高,活在自我里,所以就喜欢追随CE这种类型的人。结果你追随了他十年,甚至一辈子,却发现你的理想并没有实现,因为他不能帮助你实现理想,只会让你的梦想破灭,让你虚度光阴。但是他满足了你的虚荣心,满足了你的自我!
所以,只要你追随一个灵性导师,就必须准备脱胎换骨。他会在你身上动酷刑,扒掉你几层皮,你不想扒也由不得你。他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扒你的皮,让你脱胎换骨。因为你就代表了他,你是他的复制品,他是你的原件。一个作品是否成功,就看它有多少复制品。
同样,你追随一个优秀的老板、优秀的领导也是如此。如果你追随一个灵性导师十年二十年还是满身恶习,一身俗气,没有成品成器,这不仅是你的悲哀,更是这个灵性导师的悲哀。一个领导、一个老板、一个灵性导师,如果不能给追随他的人带来前途与光明,他绝对不是一个好领导、好老板、好导师。
真理的确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80%的人都是糊涂蛋,经不起雕塑师的千刀万剐和打磨。谁都希望被雕琢成精品,但是当刀子放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又痛得“嗷嗷”叫,受不了,跑掉了。他宁可变成一个废品,也不愿意接受千刀万剐、千锤百炼而成为一个精品!
今天我讲这番话是要告诉你们,将来你们出去追随一个人,辅佐一个人时,你们要问问自己:我追随他,辅佐他,他能不能帮助我实现我的理想和抱负,乃至能不能满足我的欲望?你没有境界,你追求的就是欲望;你有境界,你追求的就是理想。理想和欲望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你也要问问自己:作为他的下属,我能辅佐他到什么程度?能在他手下使多大的力?帮他抬轿子,我能出多大的力气?
其实,一旦你决定追随一个人,被追随的人,他承受的压力远比你的大。因为你是带着理想和欲望在追随他,一旦他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实现你的理想,你自然会抛弃他,炒他的鱿鱼,不是他炒你的鱿鱼。所以他方方面面都要强过你,要比你努力,他的成长进步要遥遥领先于你。他是你的灵魂,是你的方向盘。而作为下属,你只是他的手脚、他的工具。
所以,当你做人家的下属时,不用多想。你想得越多,他砍你砍得越多;你想得越多,受的伤害越多。你就是有想法,也要把你想法给你的领导,由他来发布实施。所有的下属都是这样,有什么想法都必须汇报给领导,领导认可之后才让你或者让大家去实施。
作为领导的下属,不是每个人有了想法都可以去实施。这不叫管理,不叫团队,也无法发展。难道总统发布的政策政令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吗?实际上都是他智囊团的思想。就像过去的皇帝颁布政令,都是内阁大臣给他提的建议。既然是大臣提的建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去发布实施呢?他们的智慧必须汇集到皇帝那里。
就像东华寺每个月的大众会和执事会一样,你们把想法、建议汇集到执事那里,执事归纳总结之后,再汇集到我这里,然后由我来发布。其实许多好的建议都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大众想出来的,只是管理层把它们汇集到我这里之后,由我来发布而已。所以我既是你们的领导,也是你们的工具。
怎么能证明一个导师、老板、领导是好导师、好老板、好领导呢?就是他能给你带出前途、带出光明,能满足你的欲望,实现你的理想。
好人是因为他做了许多好事才被定性为一个好人,坏人也是因为他做了许多坏事才被定性成一个坏人。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做好事,也没有做坏事,你们会把他归于哪种类型的人呢?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们说世间上划分好人坏人,是不是以他们所做的事情来划分?(答:是)
有的人连这个问题都不敢回答,这还叫做人吗?只能叫做没有灵魂的人,活死人。为什么没有灵魂呢?因为他没有价值观,没有是非观,没有做人的准则,是个糊涂蛋!对你自己来讲,你可以无好无坏,没有分别,但是你不能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你身边的人,对待你团队的人。你可以什么都不要,没有得没有失,但你不能让你的团队,让追随你的人,让你的员工没有得。你可以无所谓,但你不能要求你身边的人无所谓。
每个人都想找一个好领导、好老板。好领导、好老板找得到,但就怕你受不了。你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本钱追随一个好领导、好老板。同样,你也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本钱追随一个好的灵性导师。你跟不上他的节奏,无法与他对接,无法接收他的能量、他的信息、他的智慧,你们之间的管道不畅通,他想把这些输送给你,但输送不过去。他呼你不能应,他出手你不知道如何对接,你就是追随他也不会受益,只会自尊心受挫,对自己丧失信心。
同样,一个好领导、好老板,你追随他,也必须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想做什么,你必须能与他同一体,心心相印。其实,无论你追随一个老板,还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个精神导师,你都必须与他同一体。你不能与他同一体,他也无法满足你的愿望,帮你实现理想,因为你们之间建立不起一条通道。
为什么建立不起来呢?(答:不能合拍)说得非常好,不能合拍。你是个小学生,就去找一个小学老师;你是个中学生,就去找一个中学老师。你是一个小学生,却找一个大学老师,你们之间就无法建立起一条交流的通道,老师说上句,你听不懂,无法接下句。所以,如果我是一个小学生,绝对不会去找一个大学老师,而会去找一个小学老师。什么时候我成了大学生,再去找大学老师。
每个人都把自己看得很高,你有信心非常好 ,但有信心的同时还要有自知。实际上你不需要处处去找明师,也不需要处处去找好老板、好领导。只要能解决你目前问题的,就是你最好的老板、最好的领导、最好的导师。同样,选择法门也是如此,只要能对治你目前的恶习、业力的,就是你最好的法门。你不要听说阿难修安般法门开悟了,你就去修安般法门,听说万行上师修莲华生法门开悟了,你也去修莲花生法门,这样你是开不了悟的。
可能你诵《圆觉经》就开悟了,或者诵《六祖坛经》就开悟了,或者诵《金刚经》就开悟了,或者像CE师那样天天掏大粪就开悟了。只有这个工具拿在手里你感觉最舒服,它才是最适合你的工具,你才会用的得心应手。不是同一个工具放在每个人的手里,每个人都会觉得它合手顺手的。
如果你自信的同时没有自知,那说明你是一个愚昧无知、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是最可怕的,因为这样的人会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犯同一个错误。而有自知之明的人、警觉的人,同一个错误绝对不会犯第二次。如果犯第二次,他会打自己,不会放过自己。
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残酷的人,他对自己的恶习会非常残酷。一旦他当了老师,或者当了老板,当了领导,他对手下也会非常残酷,他会像修理自己一样修理下属。因为无论他修理自己还是修理下属,用的都是同一个力量。前一秒钟他在残酷地修理自己,下一秒钟,他把这个力量转移到下属身上,他也会同样的残酷。因为他只有一个力量,在他自己身上很残酷,在你身上也很残酷。但是你追随这样的老板,接受他这种残酷的方式,你很快就会发财;你追随这样的领导,你很快就会升官;你追随这样的明师,你很快就会明心见性!
人才的确不是教出来的、管出来的,也不是骂出来的。可是这么多年我依然在教、在管、在骂。我明知这样不行,偏偏还是这样做。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吗?(答:为了图个心安)HG“大师”在兜率天和我一起生活了九个月,所以才会说出这句话,这也是我一贯做事的风格。我是为了图个心安,当我回忆的时候,我会问心无愧。我有句口头语:世上卖什么药的都有,唯独没有卖后悔药的。你可以错,但我是不可以错的。否则,当我躺在棺材里的时候还会自责,这太划不来了。我无非是现在吃点亏,上点当,受点气,但是当我躺在棺材里的时候,我的心是安详的、舒展的。
人才真的不是培训出来的。他是人才,天生就是人才。它是木头,天生就是木头,不可能通过加工提炼变成钢材。你们认为木头可以通过加工提炼变成钢材吗?石头可能变成木头吗?黄连是苦的,可能变成像甘蔗那么甜吗?甘蔗是甜的,可能变成像黄连那么苦吗?(答:不能)所以,虚荣的人一辈子都跳不出他的虚荣,好色的人一辈子都超越不了色,好权的人一辈子都超越不了权,好财的人一辈子都超越不了财。你们相信吗?(答:相信)
但是,出色的领导会给你创造一种环境:好色的人不让你过多地接触异性,好财的人不让你接触钱财,好权的人不让你掌权。这是领导唯一能做的,他改变不了你顽固的习性,但可以改变你的环境。这就是领导可掌控的部分,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对一个好领导而言,50%的因素是他可以控制的,那就是尽人事。还有50%是他无法控制的,这50%是什么呢?就是你的个性、习性:好色的永远好色,好财的永远好财,好权的永远好权,虚荣的永远虚荣……这是改变不了的。你不要以为你能改变,我能改变,我们谁都改变不了。你说你过去好色,现在不好色了,你过去好权,现在不好权了,那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你所谓的不好权不好色了,只是因为你碰上了一个慧眼识才的老板,他不给你提供外在的环境和条件,你没有机会好权好色了。一旦环境具备了,你该干嘛还是干嘛,好哪一口还是好哪一口!
你什么时候能改变呢?只有在成佛的那一刻。那一刻,黄连也不苦了,可以变成甜的,甘蔗也可以变成苦的。你可以让苦的变成甜的,甜的变成苦的。你希望它是什么属性,它就是什么属性。在没有成佛之前,甜的永远是甜的,苦的永远是苦的。明师就如同一个好领导,他所谓的改变你,只是给你创造一个适合你的环境和一个不适合你的环境,让你的长处继续发挥,让你的恶习不再延续。
你对自己能管住几分?你能管住几分,你就能脱胎换骨几分。其实领导是管不了你的,如果你处处被领导管,说明你能坚持一种状态。但是你能坚持多久呢?愿意这样管你的领导又能坚持多久呢?比如我是你的师父,我管理你们、鞭策你们、塑造你们,这样我能坚持多久?我有生气的那一天,有泄气的那一天,有放弃的那一天。而你又能适应多久呢?
被人管是痛苦的,被动的,你又能适应几天?所以一个人还是要学会管自己。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连自己都管不住,你就不要想着开悟成佛了!你是个商人,就不要想着发财了!你是个领导,就不要想着升官了!你连自己都管不住,又怎么可能成长、进步、提升呢?!
到东华寺有十年的,请举手……七个人哪!为什么你们七个人在东华寺待了十年都不愿意走呢?我们东华寺规定,你在这里住上三年就可以出去参学了,也可以不回来。当然,也可以继续留在东华寺。没有住满三年的最好不要出去,这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如果你一定要出去,我也允许,你再回来,我还是会给你挂单,还会留你,但我对你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他们住了十年都不愿意离开呢?因为他们觉得我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如果你从心里肯定我不能给你带来希望,你还会追随我吗?
为了让你们进步,我连自己的形象都不顾。可是有时候想想,你们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我在乎自己的形象;你们输得起,我输不起;你们玩得起,我玩不起。既然明知如此,为什么我还要这样做呢?有时候看到你们进步一点点,改变一点点,我比你们还要兴奋,还要欢呼雀跃,因为我知道你们就代表了我,代表了东华寺。
其实,当别人听到东华寺时,不会想到你们张三李四,首先会想到万行。尽管我内心说东华寺是东华寺,万行是万行,你是你,我是我,但是社会上的人不会这样想。社会上的人想到东华寺就想到万行,想到东华寺的和尚就想到万行。你说:“我和万行没有关系。”你可以这样想,我也可以这样想,但是社会上的人不会这样想,他们认为你就代表了万行。可是万行代表不了你啊,你说多冤枉!你能代表万行,万行却不能代表你,你说这公平不公平?
什么时候你们出去不仅代表了你个人,也能代表了东华寺,那时候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你自然会往自己身上压砝码,管束自己了。也许你想现在就能代表东华寺,但出去之后,别人并不认可你能代表东华寺,而认为只有万行才能代表东华寺。其实我代表东华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代表东华寺了。
同样一个话题听了两个晚上,在座的有什么想法啊?
答:有,希望知道师父对我们年轻人抱着怎样的希望,希望我们怎么去努力、去进步。
师:还有最重要的一句话你没有说——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答:希望知道我们这些学佛的年轻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师父对我们的希望,和自己的人生目标。
师: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她还是没有说。没办法,她认识不到,我就是把这番道理讲给她,她还是无法让它在心里生根。为什么?她接不住这番道理。她认为她听懂了,可是当她做的时候,事实证明她还是没有听懂。她说的时候,似乎能把我的思想理顺下来,可是做的时候,还是与我说的背道而驰。所以,一个思想、一个理念要在一个人的心里落地生根谈何容易!
我对自己是非常残酷的,我从来都是拿一句话来要求自己:一个错误绝对不允许在我身上重犯第二次。我可以不停地犯错误,但是,同样一个错误决不允许在我身上犯第二次。因为我们人要进步一点点真的是千难万难!而往后倒退、堕落却非常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倒退了、堕落了!
你想进步,想脱胎换骨,你不对自己残酷一点,想让别人对你残酷,谁愿意跟你结仇结怨呢?即便我是你的师父也不愿意。就是你的父母也不愿意和自己子女的关系搞僵啊!因为子女毕竟是子女,没有父母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在认识上达不到父母的高度,父母说的是过来人的心里话,而子女没有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听不懂。也许他听得懂,就像刚才这个小姑娘一样,但是这个道理无法在她心里落地生根。
记得去年她来过几次,住了几个月就跑了,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这次回来有一点点变化,说话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一个女人在一个大场合里说话根本不用麦克风,你说这种女人有多可怕!同样,一个男人说话,身边的人都听不到,就是用麦克风,身边的人也听不到,这种男人更可怕!男人就是男人,要像老虎、像狮子一样,在多大的场合讲话都不需要麦克风。女人就是女人,要像清风细雨一样,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
但是,现在好多男人像女人,女人像男人,所以社会乱、团队乱、家庭乱。这都是因为不在本位,错失了本位。为什么祖师说要守本位呢?守本位是你的职责,你本来就应该这样做。但是守住了本位还要听招呼,听招呼才能体现出你的境界。但是守本位容易,听招呼却是千难万难!什么样的人能听招呼呢?一个无我的人才能听招呼。一个我执那么重的人怎么可能听招呼呢?你们问问自己,你能不能听招呼?能听几分?
答:对于师父今天晚上讲的话,我有个感受:师父对我们的打骂,对我们的苦心,就如同父母对我们再再的关切。父母都希望儿女成才成器,超过他们。师父也是如此,希望我们能明心见性,能成就,把他的思想、把佛法传播到整个社会,而且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不变,这就是让师父最高兴的事了。
师:你讲得很好,但不实用。你说等万行死了,徒弟们能把我的思想流传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这话好听但不实用。我问在座的你们一句话,你们也闭上眼睛问自己,如果你的父母过世了,你能把你的家庭,乃至你的家族撑起来吗?也许你能把你张家、王家、李家撑起来,但东华寺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家庭你未必撑得起来。但是,撑起东华寺的前提条件是你能把你张家、王家、李家撑起来。如果你连世间的家庭都撑不起来,东华寺这个大家庭你更撑不起来。以小见大,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你们能把你们的家庭撑起来吗?哪几个人能非常肯定地说你能把你的家庭撑起来?胆量可能你们有,但有胆量的人未必有能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胆量和能力缺一不可,就像打仗一样,首先打的就是胆识和魄力,中间打的是能力,最后打的是设备。在世间为人处事也是如此,首先较量的是胆识和魄力,中间才是能力,最后才是工具。你们有什么?是有胆识,还是有魄力,还是有工具?胆识就是魄力,魄力就是胆识,你连胆识都没有,更不用说有能力了。
今天说了这么多,我认为句句都是要害,我几十年人生阅历的精华,今天一堂课全都贱卖给你们了!可是有几个人能认识到呢?有几个人能接得住,拿到手里呢?又有几个人会运用呢?!
201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