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传统习俗,在东华禅寺有了独特的禅意演绎。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食俗,在此化为天食馆的“禅面”,面条伴随着刚出锅的热气,浇头点缀着当季的新鲜蔬菜。
面条细长,象征着夏至后白昼渐短的“光阴”,也暗合古人“阴阳交替”的哲学观,夏至阳气极盛,吃面时以清凉配菜调和,正是“以阴济阳”的生活智慧。
《礼记》中记载:“夏至到,祭地祇,荐麦鱼。”上古时期,人们认为夏至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需通过祭祀祈求五谷丰登。
传说在吴越一带,渔民会在夏至这天捕捞第一网鱼,选出最大的鲤鱼供奉给河神,祈求夏季汛期平安。
而北方的农耕部落则会用新收的小麦做成饼,祭祀土地神,感谢自然的馈赠。
古人夏至祭神,本质是敬畏自然;而我们诵经祈福,也是在与天地能量共振。
可见外在的节气流转是修行的契机,而真正的能量提升,永远始于对内心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