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香盈禅院
烟火寄温情




粽香岁岁 禅情年年

历经岁月流转,端午的传统仪式虽不再以庄重肃穆为底色,却在时代中生长出新的温度。
粽子,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以最独特的味觉符号,串联起家家户户的烟火日常。而在东华禅寺,包粽食粽亦成为年复一年的温情约定,链接着人间烟火里的相聚与分享。
端
午
安
康



禅院粽香 亲如一家

端午清晨,天光微亮,斋堂早已响起粽叶的沙沙声,清洗过的粽叶香气伴随着清晨的雾气在寺院间弥漫开来。
义工们围坐几桌,指尖在翠绿的粽叶间穿梭:先将叶片卷成漏斗状,填入莹白的糯米,再以粗麻粽绳细细捆扎。有人手法娴熟,三两下便折出棱角分明的四角粽;有人初次尝试,在旁人的笑闹指点中慢慢调整粽叶的弧度。别看寺中虽无血脉相连的亲眷,但义工们包粽的默契宛如早已熟识多年的亲友,你一言我一语间,竹筛里已码满整齐的粽子。

当第一锅粽子掀开锅盖,乳白的蒸汽裹挟着香气扑面而来,义工们双手稳稳托着盛满粽子的钵盘,有序地将粽子分发在长桌间。前来用斋的人们双手捧碗,静默承接。待回到座位,剥开温热的粽叶,莹白的米粒裹着蜜枣的甜香悄然溢出。专注品尝间,眉眼间舒展的温和,与蒸腾的热气、满堂的静穆相映,成了斋堂里最动人的光景。

端午传承 烟火温情

端午的内核,从来不止于某个特定的仪式,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情感联结 。是协作包粽时的无言默契,是递粽接粽时的会心一笑,是对一方水土的虔诚守护,更是对平淡日子的弥足珍视。
在东华禅寺的菩提树下,在飘着艾草清香的微风里,这份跨越千年的人间温情,正以最质朴的方式悄然延续:一片粽叶包裹住的,不仅是莹润糯米的香甜,更是岁月沉淀的烟火真意,与众生同舟的温热心意。

端
午
安
康


编辑|明 宽
图片|罗诚东
审核|文化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粤(2022)0000068

立夏 | 五感寻夏记:在东华禅寺触摸光阴的轮廓

谷雨|告别春困,迎来正念

东华问答 | 明心见性的标准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