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东华禅寺秉前人之先河,开现世之先机,创东华国学院,引八方才子荟聚一堂,聆听中华文化道脉,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期东华论道邀请广东省社科院原国学中心主任柯可先生为主讲嘉宾,以及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和东华国学院负责人雷传先生,共同研讨“中华文化道脉”。
柯可先生,从事国学教学与研究凡50余年,号岭海惒公,祖籍安徽庐江,壬辰年生于桂林,1988年调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任院文学所副所长、哲学文化所副所长、综合研究室副主任、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兼院佛学中心常务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兼任广东华文国学研究院院长和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会长等。
柯可先生在学术研究上首次提出了老子恒道主义及其文明晕染论、孔子仁道主义及其世界大同论、黄帝王道主义及其天机权衡论,以及文化金塔论,中华道脉论、易德修身论、生态国学论等,主张以“尊国道,修国文,习国艺,厚国德,通国学”为法,以“易为学纲,儒为理纲,佛为心纲,道为总纲”,以“琴棋书画、诗武花茶”为目,以文理百科为用,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曾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广东鲁迅文艺奖、广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文化传播精品一等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南六省优秀教育读物奖、广东首届老子理论研究贡献奖,广东第六届国学理论贡献奖等。
柯可先生著作等身,主编《中华国学经典教育丛书》《中华经典翰墨集萃》《中华传统美德经典》《珠江诗库》《岭海人家》等。合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集萃》《国德立企》等。出版国学专著《周易宝典》《八卦奥义》《老子九观正义》《易经风水图鉴》《周易德经》《老子道经》《中华颂经》《国学教纲》《生态国学》《国是策论》《珠江新语》《创意兴国》《雄辩圣哲》等;有《黄帝道经》《孔子儒经》待出。
柯可教授以“天道酬勤,易道两仪,圣道酬义,业道酬精,人道酬和,中道酬慧,商道酬信,艺道酬美,地道酬仁”为论足点,为东华禅寺全体法师及常住居士细致详尽地讲述了“中华文化道脉论”,雷传先生对演讲进行精彩点评。
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象征中华道脉一脉相承。
上医治国 ,中医治人 ,良医治病。
圣道酬义 ,精义明理 ,深明大义 ,化成天下。
(1)【道家】以道为总纲,主张以道治国。
(2)【儒家】以孔孟为代表,重伦理理学,主张仁政孝道。
(3)【佛家】以心为纲 ,以惠能禅学为代表。
业道酬精 ,语出韩愈“业精于勤 ,荒于嬉”。
家道酬和 ,家和万事兴 ,家风传家宝。
象征德智体美劳五育、 五行、 五常。
象征六经、 六艺、 黄帝六铭。
商场如战场,武略七经,商家胜算之法,配享武庙。
以“琴棋书画诗武花茶”为八雅,以艺术美化人生与心灵。
地道酬仁 ,仁者爱人 ,仁政爱民 ,福慧地方。
首期东华论道在东华禅寺文博馆礼堂举行,是文博馆礼堂建成后第一场学术活动。
东华禅寺的开山始祖智药三藏禅师代表的是学术成就;六祖惠能代表的是实修的成就,“学术与实修”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作为东华禅寺的两大原始基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推动东华不断向前,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东华学修形态。
它们承载着中国禅宗文化、中国国学文化以及中国学的创新与发展,并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人才、提供力量。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东华禅寺创立东华国学院,旨在孕育既具备深厚学术素养,又拥有纯净实修功夫的优秀人才。
东华国学院的使命还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生命文化教育体系,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中华文化根基的优秀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将致力于——
1.传承国学经典:深入挖掘和整理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让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学,并非现今流行的所谓国学。
真正的国学应当指现代性意义上的中国学术,以中国文明和传统经典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性研究,克服文史哲分科研究的缺陷,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探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真正的国学以其整体性、系统性、历史性的研究方式,更全面地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是当代中国的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我们将致力于——
2.研究中国学: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为理解当代中国和推动中华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学,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它统摄了研究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以外国外部视角研究中国的“汉学”和研究现当代中国的“中国研究”。
中国学不仅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还涉及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更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旨在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中国。
从国学到中国学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国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研究视角,而中国学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畴和深度。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对中国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发展。
我们将致力于——
3.促进文化交流:搭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国学和中国学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合作,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开设专业课程。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具备扎实国学功底、广阔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国学与中国学的学术研究,丰富学术活动,为推动国学与中国学的创新与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将致力于——
5.服务社会发展: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为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教育等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通过知行合一的理念,以实地调查、深入访谈,注重理论与思辨的方式,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立场、中国价值。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形成“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并以此为解决当代中国及世界发展问题的理论支持,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己力,塑造“开放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我们将致力于——
6.培养国学人才:设立完善的国学教育体系,培养一批既精通国学经典,又具备现代知识结构的国学人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人才保障。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造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东华国学院能够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推动佛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我们也诚挚地邀请各位关注和支持东华禅寺及东华国学院发展的朋友们,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编辑排版@明盛
图片@罗诚东
课件资料:柯可教授
审核@东华禅寺文化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粤(2022)000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