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迦牟尼佛,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出生,享尽人间富贵繁华,偶然机会看见民间疾苦,生老病死,感念人生无常,众生苦难,不得解脱。为破此难,弃王位,舍妻儿,离王宫,化平民,割茂发,决心出家。
先后学习印度六大教派思想理论及修行方法,通晓四明,依然抉择未达究竟。遂入山林潜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长达六年,亦不达究竟,弃苦行下山。
生命垂危之际,获牧羊女受之乳糜,内中掺入五谷,食之重获生机,于菩提树下禅坐七天七夜,看尽漫天繁星,终悟万物解脱之道。
入定七七四十九日,出定后宣讲悟道真言,由弟子集结成书,流传至今,成为佛教经典古籍。
后人为纪念释佛受粥成道的典故,将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腊月初八定为“成道节”,此日民间皆食含五谷杂粮之粥——“腊八粥”,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今天我们纪念佛陀成道,纪念他老人家带领我们走向解脱之路,过腊八节,食腊八粥,粒粒粥食,皆是佛祖千百年来的良苦用心。
我们学习佛陀,学习佛教即是学习佛陀舍身忘我的精神。佛陀明白众生皆为一体,若有一人不得解脱,则众生皆未解脱。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是悟到了宇宙间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缘起性空,众生皆平等。
感受到众生本是一体,宇宙中的四大类——飞、潜、动、植,六道中的众生皆是同一体。他的修行越高,他越解脱,越能感受到众生心灵的痛苦。
因为众生没有解脱,没有开悟,不明理,一直活在无明中,无时无刻不在犯错,自己却感受不到,而佛菩萨能感受到。
譬如我们把大气层破坏了,会影响到整个人类!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与你、我、他有关,因为我们原本是一体。
当我们修得越高,这种“一体”的感受就会越清晰。正因为佛祖感受到了万物同一体、众生同一体,所以他不断苦口婆心地劝说众生,要我们好好修行,不要再行不善之事。
我们好好修行,不做恶事了,他就轻松多了,不受折磨了;我们做恶事,就是直接折磨他!这就好比子女在外面闯了祸,最痛苦的是谁呢?最痛苦的是父母!佛待众生如父如母。

释佛入山林独修,从而大彻大悟,破无明,超三界,了生死,证实相,行菩萨道,广结善缘,宣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是佛。
佛教会了我们什么?教会我们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既然有佛性,可成佛,我们该怎么做呢?出离心、般若心、大悲心——这就是我们的方向、准则和步骤,从始至终,古今中外,过去、现在、未来,只要学佛都是这三步曲。
第一是出离心。所谓的出离心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出离心是要出离这个娑婆世界。狭义的出离心是,对财色名食睡、功名利禄你要超越它,出离它,不要为它所迷,被它所倒,要出离一切,超越一切。佛告诉我们的“佛子三心”,第一就是出离心。
第二是智慧心,也就是般若心。智慧就是我们的本领,智慧就是我们的力量,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你有了智慧,就意味着你拥有了一切,你就可以成就一切,创造一切。所以首先要把佛的出离心学到手,再把佛的智慧心学到手。
第三是大悲心。有了智慧心还不够,还要有大悲心,不但要利己,更要利他。佛子三心你不具备,你就不是一个真佛子。
我们真正的师父,我们唯一的师父,我们最好的榜样就是释迦牟尼佛。只要跟他比,我们都会有惭愧心,都有谦恭心;只有跟他比,我们才能进步;否则我们就是无明的人,被自己的无明所陶醉,还以为自己得了大自在!

今天我们不忘佛祖恩情,纪念佛祖成道,每年腊月初八食腊八粥,效仿佛陀舍身忘我的精神,利益大众,普度众生。就是因为佛的一切行为——从弃王位,舍小家,苦修六年,树下成佛,到出定宣讲菩提大道,全是为了众生的意乐和解脱。
万法归心明佛性,行深般若度有情,禅定见道不得道,唯生悲心见佛心。今天我们承办一切事,行一切道,皆以佛心为我心,则万事万物皆是佛的显现,皆是菩提解脱。
编排@明心
图片@网络/文化部 审核@文化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粤(2022)000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