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染布的师傅,收了两位学徒,且立下规矩:每个月底,学徒要对他说两个字。
第一月底,师傅问:“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饭香。”学徒乙说:“食劣。”
第二月底,师傅依然问:“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觉稳。”学徒乙说:“床硬。”
第三月底,师傅又问:“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活轻。”学徒乙说:“事多。”
第四月底,当师傅再问同样的问题时,学徒甲回答:“想学。”学徒乙却说:“告辞。”
看着学徒乙扬长而去的身影,师傅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果然,不出所料,学徒乙此后又学些不同的技艺,均未成功。而学徒甲却继承了师傅的染技,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染布人。
纵然他人有过失,但是真正的修道人,心是清净的,见如不见,不执着、不计较、不放在心上。“世间”,不单单是指人世间,还包括动植物、社会、物理世界等。
你如果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说他人的是非,你已经在堕落、下降了。他人做得不对,我不跟他一样,我不做错就好,如果在背后议论别人是非,那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六祖说得好,真正提醒我们,要忏除业障和成就功德,就要眼中不见过,耳中无是非。有句话说:管自己的,是佛;管别人的,是魔。
上古时期,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好几次,父亲和弟弟差点设计杀害了舜。但是,在舜的眼睛当中,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就是诸佛如来,纯善无恶。他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没有松懈怠慢。
舜的至孝源于无分别的心,他的内在纯是善心、纯是爱心、纯是服务之心。舜的德行崇高让他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皆归服于舜。
你想知道自己所修之道,是真还是假?
只需问自己,对待别人过失是见或不见,即能考验。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道之人,若还常见世间种种过失,可见其妄心并未消除。
眼中见他人是非,说明自心已起是非。真修道人向内而求、从心而觅,时时不离自心。
当一个人,不再“见”世间过的时候,他就开始了修道之路。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他开始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总在找他人的过失。当一个人,不再有愚痴和无明时,那么他就开悟了。
真正的高人从不会高人一等;只在矮处苟且的人,才会处处与人为难。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身的境界不高。总在烦恼中起伏,亦是自己的心量不足。
这世上,各行有各道,个人有个道。每个人都在各行其道,各司其职。
不必在意他人是栽花还是种草,只管走好自己的道。



文案 | 网络
图片制作 | 罗诚东
排版 | 明慈
审核 | 文化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粤(2022)000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