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治病时节,养生达人必贴此七穴,晨饮姜枣茶

荐读荐赏   2023-07-08 16:16

订阅号首图.jpg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

小暑至 三伏始


7月7日正式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至,三伏始。三伏连接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入三伏天,正好到了一年一度“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上升,同时气血充盈、经络通畅、腧穴敏感,是人体扶阳理气、激发正气的最佳时机。以夏之阳驱冬之阴,调理因体质较弱导致的易感疾病,或疾病经年不愈等问题,将冬季疾病遏制于萌芽。

2023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7月11日 — 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 — 8月9日

末伏:8月10日 — 8月19日

加强伏:8月20日 —8月29日


今年入暑多地气温高达35℃以上,应多吃“清热、除湿、祛暑”的食物,如苦瓜、秋葵、芹菜、莲藕、冬瓜、菱角、黄瓜等。

养生秘方
三伏天姜枣茶
DSC_4128.jpg

此三伏天姜枣茶早起空腹喝效果最好。

做法:老姜,煮3分钟有利发汗,煮30分钟能够调理深层的胃部寒湿。

一人一次的量:

老姜:30克,寒湿重,可加量。

干花椒:2克

枸杞:2个

红枣:1个

五到七人一次的量:

老姜片三两、150克

干花椒两钱、10克

枸杞大概十个

红枣五个

从进入三伏天的第一天开始,准备老姜片三两、干花椒两钱、枸杞大概十个、红枣五个,用茶壶煮开三分钟,等温度能进口了,大口大口在早上10点之前喝完,不能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喝。喝了以后,背上全身的汗水会从身体各器官里面出来,说明湿气湿毒出来了。

此三伏天姜枣茶,从入伏的第一天7月11日起开始喝,一直到出伏8月20日结束,你会体验神奇的感觉:

头重脚轻、无故疲劳的感觉没有了,人体感觉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宛若少年。


三伏贴必贴此七穴

温阳祛病增强体质


三伏养生以
“三伏贴”最出名,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主要是采用辛温类的药物,通常可以达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对身体可以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三伏贴的灸贴依各地验方不同,成分有少许差别。

微信图片_20230708095319.png

三伏贴的核心是敷贴穴位的选择所选穴位以肺系七穴为主穴,意在肺主皮毛,把好了身体的第一道关卡,令病邪不能入内,内邪经盛夏阳气从表皮排出,如此坚持三年,体质即能随之增强。

三伏贴需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症状来选择不同部位,基本取穴原则为:必贴七穴+对应症状取3-5穴(单侧取穴,如足三里穴,左右腿各一穴,单次敷贴只取一侧穴位即可),穴位选取不宜过多。下面会将每个部分重点穴位用绿色加粗标出,方便各位选穴。

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认准

肺系七穴:大椎、风门、肺俞、膈俞(三伏必贴七穴,少此七穴则疗效大打折扣,七穴为所取穴位数量,非七种穴位名称:大椎一穴、风门、肺俞、膈俞各左右两穴,共七穴。)

肺系疾病加强穴:天突、膻中、中府

肾虚加强穴:肾俞、关元、定喘

微信图片_20230708094127.png
Healthy Summer

肺系3.png

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脊椎大骨最突出处)下凹陷

风门:(左右两穴)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左右两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左右两穴)第7胸椎棘突(平肩胛骨最下方)下,旁开1.5寸

定喘:(左右两穴)大椎穴旁开0.5寸,哮喘加穴

天突: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加穴

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胸连线中点,在胸骨体上;气喘、噎膈 、胸痛、心悸、心烦、咳嗽加穴

中府:(左右两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

寒性疾病

脾胃虚寒认准神阙穴(肚脐)为中点,向上1寸水分、4寸中脘,向下1.5寸气海、3寸关元;左右2寸天枢、4寸大横;膈俞、脾俞、胃俞(脏腑腧穴);至阳、命门、足三里(胃经合穴,增强体质)

 

膈俞:(左右两穴)第7胸椎棘突(平肩胛骨最下方)下,旁开1.5寸

脾俞:(左右两穴)第11胸椎棘突(平肩胛骨最下方)下,旁开1.5寸

胃俞:(左右两穴)第11胸椎棘突(平肩胛骨最下方)下,旁开1.5寸

至阳:后正中线,第7胸椎棘突下

足三里:(左右两穴)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肾阳虚证认准肾俞、志室、关元(常灸关元,长寿百年)、神阙、太溪

 

命门:后正中线,第2、3腰椎棘突之间,前方正对肚脐

肾俞:(左右两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左右两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关元: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神阙:脐中,肚脐是穴

太溪:(左右两穴)内踝尖与跟腱间凹陷处

女子(冲任)虚寒认准:三阴交、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关元俞、次髎

 

三阴交:(左右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海:前正中线,脐中下1.5寸

关元: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中极:前正中线,脐中下4寸

归来:(左右两穴)中极穴旁开2寸;主女子气血

子宫:(左右两穴)经外奇穴,中级穴旁开4寸

关元俞:(左右两穴)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次髎:(左右两穴)第2骶后孔,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主宫寒

痰湿疾病

痰湿体质认准:脾俞、胃俞、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膻中

痰湿.png

胃俞、脾俞、足三里、膻中见前穴定位

丰隆:(左右两穴)小腿外侧,足三里下3寸,距胫骨前嵴两横指处,治痰要穴

阴陵泉:(左右两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转折处凹陷中,主水湿

儿童病症

肺虚认准定喘、风门、肺俞、膏肓穴、膻中、天突

脾虚认准中脘、天枢、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

 

此处只展示膏肓穴,余穴见前穴定位不再复述

膏肓穴:(左右两穴)寻找此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即3寸)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阳虚加强穴,小儿久病不愈致使体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最适宜取膏肓穴,成人有此症状时亦可取此穴。

# 三伏贴注意事项:

1、糖尿病、皮肤病、急性高热、炎症期、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避免使用三伏贴;

2、3岁以下儿童、哺乳/妊娠/生理时期妇女需避免使用;

3、三伏天的最佳贴敷时间以伏天当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8月20日)为佳;

4、贴敷时间需持续2-4个小时,若局部出现灼热、瘙痒等症状需避免使用;

5、敷贴过程中不要吃冷食、喝冷饮,结束敷贴后半小时内不宜洗澡。



小暑
遇三伏  调伏身心
1D0A4538.jpg

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具有收发的功能,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磁场,也就会诱发什么样的病情,产生什么样的病症。

因此,要养生,先养口和养心。只有清净口意、放下执著、打开心量,融入环境、包容一切,身心上松、通、空了,疾病才无着落点。



编排 | 明心

摄影 图片 | 文化部 网络

审核 | 文化部

东华禅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粤(2022)0000068

 
“东华禅”学习资料包,请收藏!
广东省佛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巡回宣讲活动在东华禅寺举行
千言万语 | 慈心宏愿万行路,福海圣山东华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