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答疑
问
师父,我在有意识地调呼吸时,呼吸变长变慢,变到一定程度,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呼吸困难,气上不来也呼不出去,这是什么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头脑是不是把有意识地把调呼吸也放掉,还是继续做?
万行法师
很多坐禅的人在将要入定时,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他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呼吸了,憋得难受,好像缺氧一样。其实是身体在进入另外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类似脱离或者脱轨。当心灵要进入另外一个空间,与这个躯壳剥离时,就像火箭的一子级正在脱落一样,在剥离的那一刹那、那几秒钟,如果没有剥离好、衔接好,就会感觉到身体胀,眩晕,甚至想呕吐,呼吸困难。
如果你明白道理,知道这是好事,它终于出现了,你只要一放松,很快就会过这一关。如果你紧张,觉得是犯病了,那就真的会犯病。
问
刚开始还好,坐的时间一长一点,就吸也吸不进来,呼也呼不出去。如果呼吸变慢,又呼得不是很深。
万行法师
这时候你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修法上,把身体放下、忘掉,绕开它。
问
一绕开,一呼吸,又变回到原来的样子。
万行法师
不,这是一个技巧,或者说胆识。你试着把身体放下,不要管身体的反应,你才能过这一关。如果身体一反应,你就从法里面出来,把注意力放到胸腔、心脏这些反应的部位,那就没办法超越这一关。
如果你感觉有点不正常,就有意识地放松,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继续修我的法。该念佛就念佛,该观想就观想,该持咒就持咒,很快就会过这一关。
问
那时呼吸会变成什么状态?
万行法师
自然就忘掉了。你的心不要落在呼吸上,要落在法上。而你现在是放弃了修法,把你的注意力放到你身体的某个局部去了。出现这种情况绝对不是病,如果你认为是病,这股气就真的会流向某个局部,你就真的病了。
你现在这个状态就是枪里面有子弹了。打坐的第一天你没有功夫,枪里面还没有子弹,你想走火入魔、想犯禅病、想走偏差都不可能。当你上路之后,如果你暗示自己:哎哟,我是不是修偏差了?它就真的偏差了。这时候就是考你的心态,考你的心力和魄力了。
问
师父,呼吸是习气,还是什么?断了为什么还要再来?
万行法师
因为我们在心态上习惯要抓个东西,比如功名利禄,但是现在不仅功名利禄,连呼吸都不让你抓了,你的心落在哪里呢?没地方落了。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落脚点,没有归宿。当什么都没得抓的时候,我们最后抓的就是呼吸。人最害怕的就是最后一口气呼出去就吸不进来了。但是,不把呼吸放掉,你是入不了定的。
问
这是不是一种习气?
万行法师
不,这是一种贪。抓习惯了嘛!当我们贪名利、抓名利时,就忽略了呼吸。当你进了禅堂,名利都不让你抓了,你唯一能抓的就是呼吸。现在我叫你把身体也放下,呼吸也放下,你就恐惧了!呼吸不放下,没办法与上面衔接,必须把身体和呼吸都放下,忘掉!
问
今天进禅堂时,我来晚了,忘了进禅堂的仪轨,被打了一香板。情急时,当下第一念做出的动作反而是错误的。
佛门讲当下一念,儒家讲三思而后行,我觉得生活中适合三思而后行。是不是佛家的观点跟儒家的有点对立,还是我的理解错误?
PX师
儒家讲的三思而后行免得后悔,和禅宗讲的当下起用是不矛盾的。如果你有觉有照,在一秒钟之内,甚至不到一秒钟,三思已经完成了。当你丢掉觉照,用头脑作意时,再怎么三思,做事情也搞不到点子上。并不是要有几分钟或半个小时才能三思,思和行是可以融合的。三思而行和当下起用是完全吻合的。
问
“三思而后行”后面还有一句话,原话我忘了,大致意思是再多就不行了。
万行法师
它讲的是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像佛教的渐修。儒家最后一样达到禅宗的忘我、顿悟。
有两种人,一种人平时脑袋很清醒,思路很清晰,一遇到事情就思维紊乱,手忙脚乱,关键时刻掉链子。还有一种人,没事时六根散乱,一有事,六根各就各位,头脑清晰冷静。就像特工,没执行任务时散乱得打瞌睡,一执行任务就像警犬一样,耳朵竖起来。世界上就这两种人。
禅宗的要求是任何时候内心都要像警犬一样,随时随地都处于觉照当中、警觉当中,最后自己也变成了警觉,但又没有一个警觉者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用功但没有用功者存在,随时准备捕捉,但又没有捕捉者和捕捉的对象,已经完全与万物融为一体。你现在还没有达到有觉有照,还处于有寻有思的阶段。
佛教里面有个“寻思”,也就是儒家讲的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现在是处于渐修的阶段。当这个阶段结束时,你整个人都处在警觉当中,但又没有感觉到你在警觉。你的心就像镜子一样,一有事情出现,你心灵的镜面上马上就会显现,外面出现什么,镜子上就显现什么,不需要准备,不需要作意。
没事的时候,你好像散乱、昏沉、想睡觉,一有事情,你就精神了。就像抗美援朝的时候,士兵们一进入“三八线”,马上就进入状态了。目前你是进了禅堂,警觉才出现,离开了禅堂,你可能就放松了,没有警觉了。
过去老祖师说生姜是树上结的,你就说是树上结的,你不能说是地里长的。他是用他的手法让大家把脑袋空掉,言行完全统一到他的香板下,不让你的头脑起念头、起分别。等到你能空掉头脑,随时进入空灵的状态时,他便放你出去了。这时候你怎么想都行,想完之后,你随时都能清空归零。
禅师的这种手法就是在禅堂里清空你的脑袋,让你归零。当这个过程结束了,一进禅堂,你自然就知道从哪边进门迈哪只脚。刚开始功夫不娴熟,情急之下乱了脚步是正常的现象、正常的过程。
问
今天听MX法师讲六祖求法,哭了两次,一次是听到六祖为了去求法,搬动石头的故事,还有一个是五祖去大寮看他,他在舂米,因为瘦小,他就在身上绑块石头。
听到这里我流泪了,有一种对惠能的崇拜,还有一种惭愧,觉得自己学佛二十年也没有什么进展。这次禅七,首先得攻克腿的问题。今天我就练踢腿,下午终于坐满了一支香,过了。
万行法师
古时候的祖师真的是为法忘躯!而我们现在的人,还没开始修法,就先把这个躯壳保护起来了。我经常看到来东华寺做义工的人,甚至出家人,出去劳动时,还没干活就先把手套、草帽、墨镜戴上,生怕被晒黑了,手磨粗了。我心里想,你在社会上搞世间法,肯定也是一事无成。我们一做事,衣服脱掉,帽子拿掉,手套扔掉,这样才爽。
佛教讲,事不忘我不入真,这个“忘我”就是把自己的身心都忘掉。只有忘我了,你的心才能和那个东西“咔”一下衔接上。你总是保护自己的身体,自然就和外面的那个物脱离了。过去的祖师只要能实现他的愿望,达到他的理想,真的是把身体放在一边,不把身体当回事。
过去舂米,靠的是杠杆的力量。六祖是南方人,个子小,压不动石臼,就在腰上绑块石头增加重量。石头最少有三十斤,再加上他自身的体重,才能把石头压起来,再落下去舂米。
他能在舂米这件事情上忘我,就能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忘我。如果你做任何事情,处处先把自己保护起来,将来在修行成佛的道路上,你也会把自己保护得很好,你也就永远无法与道融为一体。为什么人家说真正的武林高手不是武功最高的人,而是把自己忘掉的人呢?当你忘掉了自我,你的功力会倍增。如果你前怕狼后怕虎,又怕热又怕苦又怕痛,你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世间法如此,出世间法也是如此,道理都一样。
万行大和尚
开示于2014/06/28
观音菩萨成道日 - 21天诵经胜会打卡
2022-07-08 至 2022-07-28
2022-01-01 至 2022-12-31
东华禅 - 静功每日打卡
2022-01-01 至 2022-12-31
更多解惑
联系电话
客堂
15007519310
0751-2867488
0751-6928666
佛事
15007517993
15007515767
财务
1880751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