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面孔千差万别,但内在的自性是一样的。我们的自性无形无相,都是圆满的,都是佛。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无穷的力量,都是无限光明的。
我们的佛性是靠肉身这个载体来到娑婆世界。为什么要来娑婆世界呢?因为要来净化、加持和改变娑婆世界,同时也是为了完善自己,把与我们有缘的众生唤醒,一起回到源头,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娑婆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自性需要一个物质的载体才能与娑婆世界对接,从而更好地发挥她的力量。因此,我们才有一个四大假合的身体。
我们的身心是一体的,但又是可以分离的,通过身体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到我们的心。能降伏身体就意味着能降伏心,若要看我们在心理上降伏了多少,就看我们对身体管住了多少。管住了身体就管住了心,管住了心也就管住了身体。
心是万物之主。佛教把这个心叫做本来面目,也叫做自性、真如、如来等等;伊斯兰教把它叫做真主;基督教称它为上帝。真主、上帝、佛指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宇宙最高的力量,只要你与这个力量融为一体,你也可以成为真主、上帝和佛。
但是后人都把真主、上帝、佛认定为某一个人。因为某个人修炼成功了,成了佛,成了真主,成了上帝之后,后人就给他贴了标签,下了定义,说真主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佛就是他。
其实,真主、上帝、佛是宇宙一种非常高、一种极其精微的振动频率,它蕴含了无限的爱、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光明与无限的力量,修行就是要达到这个振动频率,与这个力量融为一体。
当我们的身心放松之后,就和这个力量接通,与它融为一体,这时候我们就是佛、就是上帝、就是真主了。你不要认为佛、上帝、真主是专指某一个人,你也可能随时成为佛、上帝和真主。
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把散乱的心召回来,安住在当下。
方法不是道,它是进入道的方法和技巧,是工具。就像这位同修所说的,到了禅堂之后你就什么都不是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当你用一个法门修到某个阶段,例如修到第九十九步,你就什么都不是了,你身上所有的标签都撕掉了,因为你无我了。
只有当你无我了,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什么,才可能随时成为上帝、真主、安拉、佛菩萨。如果你有所是,说明你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你就失去了九十九种的可能性。
就像一团面,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状,看起来什么都不像,但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一种形状,比如动物、人、器具等等。一旦你把它定型成某种器物、某个人或者某尊神之后,它就很难改变了。
如果你不给它定型,它就什么都不是,但也可能什么都是,你把它捏成什么,它就是什么。一个无我的人也是如此。
当我们修到某个阶段时,内心随时随地都是清清净净,空无一物。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只有一颗觉知的心存在着。但这颗心又无形无相,用之即来,舍之即藏,藏于法界之中,与虚空融为一体。
比如你很清净地坐在这里,什么也没思,什么也没想,这时候你在哪里?哪里都在,也哪里都不在。因为你已经空掉了,整个人消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了。
但是突然有人叫你,你马上又从整体中脱离出来,恢复成个体。这时候你就听见外界的各种声响,开始动念了。当你在整体的状态中时,别人叫你,你也听得见,但是不能启用。你要启用,就必须从整体中脱离出来,恢复你的个体。
因此,我们每个人既是独立的,又是属于宇宙这个整体。我们的自性之所以具足了万法,清净无染,是因为它来自很高的地方,属于很高的等级。如果它不是从很高的源头下来,我们今天再怎么修,也回不到源头。
我们的自性、或佛性、或神性是圆满的,不需要修,直接就可以起用。可是数千年来,每个教派的教徒都在修,他们究竟修什么呢?
我们的自性一旦来到娑婆世界,就要借助四大假合的身体,身体带着红尘的习气,就要使用它的习气,而神性也要发挥神性的力量,因此它们就互相较量。
祖师们设计了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例如念佛、持咒、冥想等等,都是为了让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停歇下来,让头脑这个假合的系统停歇下来,否则自性这套系统的力量就得不到完全的发挥。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的内在很纠结,有两股力量在打仗,好像四分五裂似的。如果你是这样,说明你的根基还是很深的,你内在的两股力量都处于苏醒状态。
有一种人在娑婆世界轮回久了,沾染红尘的俗习多了,整天都在用头脑,妄心的习惯势力很强,久而久之,灵性的力量就越来越退缩,我执也就越来越重,这种人就感觉不到内在有两股力量在交战。
还有一种人是刚刚从源头来到娑婆世界,没有沾染上娑婆世界的俗习,内在只有一股力量,很单纯、很清净、很雅、很脱俗,他的灵性是苏醒的,这种人就是明师。
明师来娑婆世界干什么呢?他们看到前面有很多同修来到娑婆世界,久了之后忘掉了自己的使命和初衷,回不去了。因此他们就来到娑婆世界,希望把这些同修唤醒,带他们一起回归。
他们来了之后,有的没有忘掉自己的使命;有的来了之后也迷失了;还有的刚刚来的时候还记得自己是谁,记得自己的使命,结果在娑婆世界转上几圈之后,也忘掉了!
明师来到娑婆世界,把与他缘分深的众生唤醒,度走了,剩下的众生就让与他们缘分更深的明师来度。
当时机到了,我们自然就发菩提心了。时机没有到,明师怎么让你发菩提心,你也发不出来。你所谓的被谁度了,是因为这时候你发了菩提心,快开悟了,明师有慧眼,给你一点化,你就开悟了。佛菩萨度众生必须因缘成熟,只有因缘成熟了,众生才可能被点化、被度,才可能开悟。
东华禅寺开办禅修班就是为了给大家提前做一个铺垫,当你们的菩提心生起的时候,我们就接住了。众生在发心的那一刻就是菩萨。如果这颗菩提心能长久地保持,你就是真正的在世佛菩萨了!
菩提心很容易发,问题是难以持久,可能在这个环境里生起了,离开这个环境又消失了,在这个人身边生起了,离开这个人又退失了。
凡夫天天都在发愿发菩提心,但又随时丢掉了自己的愿力、自己的菩提心。当菩提心、愿力真正生起之后,就要让它在心中屹立不倒。一旦倒下,你就失去了方向。为什么有的人迷失了方向,比如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呢?就是因为他没有愿力,或者愿力生起之后又放弃了。
一个人把自己的心放在哪个层次,将来他就在哪个层次开花结果,人不能没有志向和愿力。
尽管你的自性是圆满的,但现在你已经和你的身体合二为一,来到娑婆世界了。就像你穿上泳衣到海里游泳,泳衣把你包裹住一样,你的身体就是相当于这身泳衣,可是你以为你的身体——这身泳衣就是你。只有等你上了岸,把泳衣脱掉,才会恢复你的本来面目。
娑婆世界是灵性世界的一个投影,例如娑婆世界的功名利禄、儿女情长等等,都是灵性世界的投影。娑婆世界有的,灵性世界都有。但影子是虚幻不实的,如果你的智慧不够,就会像猴子捞月一样跳进水里,结果淹死了。
可是众生都误以为娑婆世界这个影子是真实的,究竟的,所以都迷在其中不能自拔。其实影子只是用来证明有一个真实不虚的、究竟的东西存在。
但是,就算在世明师告诉你这些,你也不相信,只有当你深入禅定之后才会相信。但深入禅定的前提条件是,你的身心已经和谐统一,能安住在当下了。
可是我们在娑婆世界轮回了多世,身心已经无法和谐统一了。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多世的信息,用四分五裂这个词已不足以形容,可以说已经千分万裂了。所以一会儿一个想法,一会儿一个变化,即便签完合同盖了手印,睡一觉醒来又反悔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储存了生生世世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断地干扰着我们,让我们变成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喜怒无常的人,多面孔的人。
只有当你深入禅定,超越了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达到一个很高的意识层次时,你才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当然,这个自我不是头脑的自我,而是究竟的自我,是真我,只有真我才是完整的。只有当你找到了真我,才能如如不动,才不会反复无常。
所以修行首先是身心合一,然后再拿这个一与天合一,达到人天合一。当达到人天合一时,你已经介于贤人与圣人之间了。什么叫圣和贤呢?已经达到目的地的人,称为圣人。已经入道,但还在途中修行的人,叫做贤人。
与天合一之后,你就恢复了本来面目,从个体回到了整体。各个教派的最高境界都是个体消失,融入整体,回到生命的源头。你只要保持你的个体,就会疲劳,就会生病,就会死亡。
例如有时候我们生病了,大夫叫我们吃药,还要我们多休息。吃药和休息,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休息是主导,吃药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如果你光吃药不休息,你的身体是不可能恢复的。所以生病的时候,第一就是要好好地休息,放松自己。
人在放松休息的时候,身心是打开的,这时候宇宙的力量才会进入你的身体,你受损的身体才会得到修复。
打坐、冥想、诵经等等,无非是为了制心一处,达到入定的状态,通过入定,让这个个体扩大、弥漫,融入到整体之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在定中,疾病得到了疗愈,肉身得到了修复,精力得到了补充,智慧就打开了。
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必经的过程。先是把你散落在外面的心收回来,然后把色身修健康、修完整。当身体的精气神达到饱和的状态时,才能和天地宇宙对接,你才可能回归生命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