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这四种特质的人都有成就
东华禅寺方丈 ┃ 万行大和尚
养正堂开示
在座的不是都想成佛吗?你扪心自问:目前的心量够不够成佛?目前的慈悲心够不够成佛?目前的承受力够不够成佛?目前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够不够成佛?你认为自己哪一点够成佛?
慈悲心你不具备,爱心你不具备,受气的心量你也不具备,奉献的精神你还是不具备。所以在座的,包括我在内,都不要想着成佛了。真的,我说的是真心话。
在你我身上看不到一点成佛的可能,成佛的本钱。可是祖师告诉我们,我们什么都具足。既然一切具足,为什么在我们身上体现不出爱心、责任心、奉献精神、承受力这些品质呢?
你们有习气毛病,我也有习气毛病,我们不要管它,把它放在一边。可是我们还有具足圆满的东西,为什么这些东西体现不出来呢?(弟子答:发心不够)。
我们整天都想着要成佛,难道这个发心还不够吗?我从16岁当和尚起就想着成佛,一直到现在,难道我的发心还不够吗?其实在座的,包括我在内,所谓的想成佛都是妄想。与其说你我发愿要成佛,不如说你我都在打妄想。
就像空有师父当初骂我的那样——痴心妄想!直到现在这句话还在我耳边回荡。27年前(开示于2014年),我第一次去拜访他的时候,他问我:“你来干什么?”我吓得不敢说,他把我骂跑了。
我后悔了一年。第二年暑假又去拜访他,他又问:“你来干什么?”我想这次我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去年就是为了要成佛才来的,可是没有勇气说,这次准备好了,于是我挺起胸膛很自信地回答说:我来成佛!
话音一落,他的两只眼睛盯着我,就像两把刀插在我身上一样,一声“痴心妄想!”地动山摇,把我吓得直哆嗦。那种穿透力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恨不得地上裂个口子钻进去,都不足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所以每次我一想到要成佛,他的那声“痴心妄想”就会在我耳边响起。他的意思是:就你这德性,智慧没有,奉献精神也没有,忍辱精神也没有,广大心量也没有,还想成佛?真是痴心妄想!26年来我一直得益于这句话。
我没有他那么大的力量,也没有他那么高的德行,所以我也不敢骂在座的。我就是骂了,你也就是记个三分钟,最多三天,不会像我一样记了26年!
我希望我骂你一句,你也能记上26年。可是就算你记了26年,也未必是受益了26年,而是恨了26年。你要是能像万行一样记了26年,有点小受益,我骂你也值得。
但是,你要是恨了26年,那就违悖我的初衷了,说明我的智慧不够,德行不够,穿透力不够,当不了师父。为什么那个小老头骂我几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呢?因为他的德行够了,穿透力够了。
你成佛的智慧不够,总该体现出一点心胸气量、一点承受力、一点忍辱负重的精神吧?可是就这一点点在我们身上也没有体现出来,更不用说奉献精神了。
我们说中国的四大菩萨是大悲、大智、大愿、大行,其实这是我们凡夫在传播佛法,传播圣人言教的时候给他们划分的,一个菩萨代表一种特质。
实际上具备了一项就具备了其他三项,否则就一项都不具备。具备大行精神的菩萨,一定具备大悲、大智、大愿;具备大悲的菩萨,一定具备大行、大智、大愿。它们是不可分的。
一个成就的修行人一定具足了这四种特质,否则不可能成就。
一个成就的佛有无量功德,这无量功德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不停地行愿得来的。倘若我们不行愿,怎么可能具足无量功德呢?不具足无量功德,又怎么可能成就呢?
一个人的心胸气量不是体现在顺境上,而是体现在逆境上。
只有当你被冤枉、受委屈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你的心胸气量;只有在一般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上,才能体现出你的奉献精神;只有遇到是非或者在关键时刻需要决断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你的智慧。
离开了是非,离开了众生的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智慧、心量、承受力是修不出来,也体现不出来的。
大而言之,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对人类的贡献。小而言之,一个人在一个团体中的价值取决于他对这个团体的贡献。
尽管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总是被众生的无明和业障所伤,但是当众生遇到磨难需要搭救的时候,他一样会伸出援手。即便吃了一百次亏,上了一百次当,当事情再次发生时,他还是会像从未发生那样去做。
今天累得骨头散了架,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明天死活都不再管了,明天一看到众生有需求,马上又抖擞精神继续干了。这,就是菩萨对众生的态度,因为不忍众生苦。
而凡夫总认为众生的苦与自己无关。因为他无明,被自私、贪婪和我执所束缚,任何时候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心量打不开,与万物格格不入,无法入空性,不能与众生融为一体。
倘若你能试着把自己的心量打开,把身上的层层包裹打开一次,你的能量场就会弥漫、辐射到他人身上,你就会发现你与众生是同一体的,你就会感受到众生的烦恼、痛苦和业障。
如果你想解决自身的问题,例如无明、自私、狭隘,你就去帮助别人解决同样的问题。你能帮助别人去掉无明、自私和狭隘,你就会知道如何去掉自己的无明、自私和狭隘。
如果你无法帮助别人解决这些问题,你也解决不了自身同样的问题。如果你能帮助别人解决同样的问题,说明你自身的这些问题也已经解决了。
成佛要有成佛的气量,成佛要有成佛的忍辱精神和负重的力量。如何才能具备这些呢?除了借事炼、借人炼之外,没有第二个途径。
无论是借事炼还是借人炼,炼的是什么?还是这颗心。心虽有千万种表现形式,但只有一颗,它是万能的,喜怒哀乐、慈悲喜舍、智慧、胆识、气魄……它都有,问题就在于你如何唤醒它,让它发挥本具的功能。而借人借事炼是不可缺少的。
所谓的炼,不仅是通过亲力亲为地为人做事,凡是听到的、看到的,都应该去思考、去模拟——假如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如何看待?如何处理?
今天发生在别人身上,明天或许就会发生在我身上,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所谓昨天、今天、明天,所谓前世、今世、后世,都是由当下演变而来。
你若不在当下试着去改变,你永远都无法改变。要想成佛,要想修道,真的没有其他途径,发现自己在哪方面薄弱,就去帮助别人解决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