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佛教在一开始,是提倡静修、远离世俗生活的,不从事生产劳动。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才逐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唐代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上记载有“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扫帚)扫林中。时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波、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是事已,悉皆执彗共扫园林。”
据说,那次将逝多林打扫干净后,释迦牟尼佛就在法堂中告诸弟子说,凡扫地的人有五种功德:“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令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由于这一道理,僧人们对扫地就格外重视起来。
农禅并重 耕种福田
劳动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耕劳作是我们物质生活基础的来源之一。民以食为天,劳动带来的收获能让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人们通过劳作带来了财富,生活也离不开劳作。
六祖慧能大师弟子有语曰:“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念念是通,僧人的十二个时辰都应该是修行,使劳动修行化,修行劳动化。在劳动中修禅,在生活中修禅。
劳动可以使人养成朴素节俭的美德,这与修行的目的是非常一致的。东华禅寺秉承禅宗祖训,倡导山林佛教的禅风: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堂上坐禅,堂下禅做。把禅修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农禅并重”的精神贯穿于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以农入禅,以禅耕农,农禅合一,这样的农禅生活不仅延续了华夏人民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又寓农于禅,砥励心志,内外兼修,是一种触类见道的修行方式,为众生提供了与时俱进、践行、开悟的实修途径。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这个现代世间中依旧有很多佛弟子,他们效仿诸佛菩萨善知识无私付出的慈悲精神,默默无相布施中不求回报的践行诸佛悲愿,并真修实干的勇猛精进修行。
在世间不同的领域中也有佛教义工,佛教志愿者乃至默默无名佛弟子的身影,他们以欢喜心布施结缘,以慈善心施予来往善信,以赤诚心弘法护教,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虽然目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了做好防疫工作,东华禅寺暂不对外开放,但我们可以在家继续福德资粮的积累。
我们倡导:以居家诵经、念佛、禅修、持咒的方式表达对佛陀的忆念,以安全且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形式庆祝佛诞。
重要提示
因配合疫情防控,东华禅寺已于2022年3月16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此次浴佛胜会不邀请信众现场参与。
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 东华禅 】
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目的是落实佛教人间化
开创人间净土
成就人间菩萨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中
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将佛法融入世间
将个人融入大众
在工作中修行
在修行中工作
在尽责中修福报
在觉照中修智慧
在奉献中修解脱
万行大和尚说过:“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带来尊严,劳动是美德的体现,劳动是通往理想的桥梁。如果你是水,你就应该滋润大地;如果你是阳光,你就应该普照万物。否则,你什么都不是。”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作为佛弟子的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修学正法,学习诸佛菩萨善知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自觉觉他,真修实干不空谈,勤劳刻苦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我们推动社会点滴进步或帮助到他人,便是行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益于社会,就是自利利他;在日常劳作中展现出学习佛法后特有的勤劳、忍让与奉献,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人,是对他人的帮助,亦是自己的功德。
相关文章
联系电话
客堂
15007519310
0751-2867488
0751-6928666
佛事
15007517993
15007515767
财务
1880751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