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然而冬的本义是终结,“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作物收晒完毕,草木凋零入土,动物开始冬眠。万物收纳,规避寒冷,养精蓄锐,以待来年。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冬季进补应驱寒暖胃。从中医角度讲,冬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气温比较低,如果不注意保暖,不慎受凉,会使得寒邪内克于胃肠,导致胃肠不适。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食补中采用温补类粥品进行调理,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养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睡。冬季应早睡晚起,着眼于“藏”,不轻易扰动阳气,也不过度忧心操劳、躁动心神。但因天气寒冷,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寒冷的天气进补,饮食应少咸多苦。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
白萝卜有“赛人参”的美誉,中医认为它能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冬季气候很燥,每个人的火气都很大、情绪也容易激动。尤其是老人的血管很脆弱,在这种气候下,着点急血压更容易升高,若是适当喝点白萝卜汁也可以清理内火,不让情绪产生太多波动。
冬季适宜吃根菜,例如山药就是好根菜。山药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比如皂甙、黏蛋白、黏多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保健物质,健脾、益胃、益肺。而且,钾含量非常丰富。
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补脑,有“长寿菜”的称谓。冬天吃,不仅能清热润燥,还能“上下通气”,是顺气佳品,可以做成鲜藕炖排骨、莲藕粥等。
阅读推荐
客堂电话
15007519310
0751-2867488
0751-692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