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不应流俗。
人世百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奔涌
有多少人的空余时间被束缚着
人生百味
随着物质洪流的侵袭
有多少人的心为利欲躁动着
人们的功利心变得越来越强
一份“从前慢”的闲雅诗意
变成了精神荒漠下的集体共鸣
从前慢,慢的是人心
闲雅一直是华夏骨子里流淌的基因
古人以雅事滋养性灵
偏偏在这些闲事之上
生出中国无尽的诗情
他们以风花雪月的诗意
成全生命的完整
人生,本不应流俗。
不时有人问
东华禅寺到底要做什么
写到这里,不禁想了想
最好从100年前说起
1917年1月
蔡元培抱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
出任北大校长
他在任上主张中学西学并举
主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学贯中西的他
一直希望培育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美育
可国力衰竭
谈何文化自信和美育
历史过去整整一百年
当今的中国
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兴起
历史维度给『东华禅寺』的东华禅
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代维度
寻找中国佛学的文化高级
激活中国佛学的文化活性
重新回过头来再出发
发现中国佛学价值观
让佛学的高级融入我们的生活
东华禅寺之愿望
就是少有所育,成有所为,老有所养
佛学的高级。
今日佛学文化的兴起,让一百年前遗憾变成可能:古今相融、中西相融、承上启下、中学为本,西学为技、佛学文化自信、美育天下。
中国文化有两个显性的特点:包容和同化,这两个特点犹如一币两面,这是中国佛学文化延续千年的根基,在佛学文化自信旺盛时,包容占优;佛学文化自信衰落时,同化佔优。
万行大和尚时常教导弟子们“学别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只有做自己,才能超越别人”,佛学文化尤其如此。超越别人不是学别人做别人,而是做自己。我们只是错过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只是错过文化当代的发展,佛学文化自信可以让我们补足课,重新站在文化之巅,我们应该为我们是中西方文化中重要的一支感到自豪,而不是妄自菲薄。
回望这20多年来,一路开山建寺的辛勤路程。就像一次远行,也许终点明确,也许漫无目的,只是想走出去,去看看山有多高,海有多广。春天为什么会开花,秋天为什么会落叶。
万行大和尚一次次去尝试,去反复,只不过是想更加了解。故事的结局,世界的原貌。自然的法则,自身的归宿,跳出世俗的桎梏,对自己有个交代。
而修建一座庙宇,就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胜了,春暖花开,败了,暗香浮动。一回回吹响号角,直到与自己,与结局握手言和。
才发现,答案就在那里,可是这个过程,必须亲自走一遍,走一遍别人,也走一遍自己。
至此,东华禅自然而生,因为有些故事读一遍是不够的,有些话是要说给许许多多的人以及后人所听。
从建立东华之初就立下的‘三先三诚’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对国要忠诚,对佛要虔诚,对人要真诚。再到”以人为本,借事炼心“的修行态度,这是一位百年大者才能具备的德才言行。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竞争的话,竞争的就是认知。这个世界最奇妙最精彩的,不是我们眼前世界的真实,而是意识世界里,横看成林侧成峰。
而佛学文化是什麽?
是温度,是血脉,是审美、是无常⋯⋯,或者说,是当今世界的流量。
2021年,春日的伊始
万行法师将带领全新东华禅
踏入年轻的山下世界
用时间酝酿
品尝灵魂觉醒的芬芳
这是一场关于自己
关于灵魂的觉醒
毕竟
千年佛学文化,需要当代表达
而一个时代的‘精、气、神’
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