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是东华禅寺花生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拉开了全年农作物丰收的序幕。
近两天全寺四众弟子开始进入拔花生、摘花生的禅节奏,感受丰收的喜悦,享受花生的美味,禅受法喜。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怎么可能少了您呢,加入我们一起享受农禅的法喜吧。
客堂联系电话: 0751-2867 488
狮子山下的花生地
硕果累累
万行大和尚一直教诲弟子们:“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所谓的修行,一是修福,二是修慧,福慧具足,也就意味着功德圆满,才可能成佛,才能够普度众生”。
在东华禅寺,无论职位高低,僧俗四众,上至大和尚,下至清众和居士义工们都要参加集体劳动。凡耕种、收获、打柴、采茶都实行普请(即普遍邀请大众劳作的出坡制度)。
一点一滴都是布施供养,若能懂得修福,智慧也会随之开明。
有不少祖师大德就是在出坡劳作中契悟,例如:沩山菜头、雪峰饭头、临济园头、马祖打扫……
现场采摘
年龄最小的信众也感受到了农禅的法喜
山泉洗花生
夕阳西山,热情不减
挑灯继续
四众弟子平时既能挑灯夜读
此刻也能挑灯夜摘
丰收的喜悦
渴了喝口东华禅茶,一切尽在禅意中
在尽责中修福报,在觉照中修智慧,在奉献中修解脱
从拔花生、摘花生、洗花生、收花生到最后的晒花生,大家分组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东华禅寺的花生皮薄且果肉饱满,香味独特,被信众们称之为“禅花生”。
每年几万斤的花生收成既解决了全寺几百位常住食用油的需求,也可供做出各种炸花生、炒花生、醋花生、焖花生、花生酱等菜肴,还经常作为东华土特产送给外面的信众。
家风广场上的花生被阳光晒出的清香无异于甘露
“农禅”起源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所倡导“一日不食,一日不作”的农禅生活,寓意在于融禅于农,以农悟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禅并重”的丛林制度基本消失。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于2000年重建千年宝刹——东华禅寺之后,恢复了消失在历史中的“农禅”生活,重振农禅文化,传承禅宗祖训,带领四众弟子于“堂上坐禅,堂下禅作”,并创立“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东华家风。
目前东华禅寺农耕地600余亩,种植了茶叶、茶树、五谷杂粮、四季蔬果等农作物,不但满足全寺几百位常住的饮食需求,还经常作为东华特产送给外面的信众。
另有山林2000余亩,种植了几千棵樱花树和大量红豆衫、黄花梨、梧桐等名贵木材。
农禅生活不仅能砥励心志,也是耕读传统在禅林中的体现。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谋生手段,而是一种触类见道、直指本心的修行方式。
这种修行方式吸引了众多追求真理、崇尚禅宗文化的十方善信前来东华禅寺参学问道,体验农禅。
点击 此处 报名参加农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