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此时,世间万物,都开始为了“冬藏”做准备。
此时“进补”应以养阴为基本法则。更要确保三防——防秋燥、防寒、防秋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的到来,是秋天的谢幕,冬天的开场,自此天气渐寒,草木由青转黄,动物也开始囤货过冬了。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应“法于阴阳”,养“收”养阴,通过饮食起居等的调养,达到“阴阳平秘”的状态,即阴气充足而平和于内,阳气充足而固密于外。
哮喘:霜降前后常有寒潮来袭,是一年中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的时节,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导致的很多变化尤其是气温的降低都会诱发哮喘。
体质差的人,应当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口罩,并适当推迟早上出门时间,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
感冒: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规律改变。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疾病。
急性胃肠炎:秋季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的抗病能力明显减弱。如果在此时吃很多生冷蔬果等刺激性食品,就很可能会发生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霜降后,昼夜温差加大,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开始增加。
早睡起、缓秋悲:在秋季,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同时要安神定志,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穿衣要注重保暖,尤其不要露脚。
足部受凉,病邪容易乘虚而入,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爱美的女孩子出门不要露脚踝噢。
秋气肃杀,满目萧然,易使人悲秋伤怀。过度悲忧则伤肺,故应调整心态,适当外出活动,如登高、远足,或与朋友相聚游玩,舒畅情志,保持豁达。良好的作息与情绪都有利于缓解“秋悲”。
霜降时节,特别注意不要熬夜。熬夜极伤肝血,肝血不足,夜里更难人睡,形成恶性循环。
适运动,调气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强盛时,可抵抗外来邪气,免于生病;若正气不足或邪气过于强盛,则易感邪生病。
勤泡脚,助睡眠:用热水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但注意以微微出汗为度,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中药煎汤泡洗。
善食养,以养阴: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易受燥邪侵扰,燥易伤津;养生首先要润肺养阴,防秋燥,且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
霜降节气后,天气转冷,人体受寒冷刺激,食欲增加,宜适量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会损伤人体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