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雨天作晴
不觉已是小暑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写道:“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是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值此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蝉鸣泊雨,恰如此诗......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日-7月8日交节。
自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万物繁茂,满目绿意
小暑习俗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分享给邻居乡亲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形似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在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吃藕寓意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小暑养生
1. 防暑降温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很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外出要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2. 少吹空调
当人们进出场所温度的骤升骤降,就会中“阴暑”,表现为舌苔白腻,四肢寒凉、偶有腹痛腹泻等一派寒湿之象。所以,不要过于贪凉、大汗后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不要冷水洗澡是预防“阴暑”的关键。
3. 饮食清淡
小暑节气的饮食,可选择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材,比如番茄、冬瓜、白萝卜。多饮绿豆汤、大麦茶、菊花茶等有防暑降温作用的饮品。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少食为主。
4. 静气养心
夏天正是养心的季节,到了入伏的小暑节气,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心脏。
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但惜夏日长
且等清风来
祝君夏安
近期新闻
联系电话
客堂
15007519310
0751-2867488
0751-6928666
佛事
15007517993
15007515767
财务
18807512882